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動鑑別肝肺功能系統 提升癌症精準治療

2022/06/01 11:49

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楊智媖開發自動鑑別肝肺功能系統,輔助癌症精準治療。(中正大學提供)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使用放射線治療癌症,在照射殺死癌細胞同時,好的細胞往往也一併被殺死,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楊智媖開發一套自動化系統,透過影像匹配技術,可自動判別並劃分肝、肺各區及其功能性優劣,大大降低病人整體肝、肺臟功能損害。

「在做放射線治療的時候,放射線不只針對癌細胞,中間經過的地方,包含正常細胞組織都會受到影響。」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楊智媖說,病患進行放射線治療前,醫師必須先做好照射的路徑規劃,因此如何在降低正常細胞受輻射損害的情況下,又能精準破壞癌細胞,更顯得重要。

楊智媖說,在一次與大林慈濟醫院洽談研究題目時,放射腫瘤科醫師提出檢測肝、肺功能的實務需求,於是與大林慈濟合作開發「可鑑別肝肺功能性並劃分優劣區塊的自動化系統」,讓放射線可以只經過肝、肺臟功能性較差的地方,保留高功能的細胞,讓病患較無副作用,也減少治療後功能性的損失。

楊智媖表示,該系統耗時近6年成功開發,利用醫學影像分析、影像匹配等技術,導入肝、肺臟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經過系統計算和自動定位,就能劃分肝、肺臟各區塊,找到功能較好或較差的組織細胞,並輸出分區輪廓曲線圖。

中正團隊開發的自動化系統採用四維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可從病患肺部影像數值變化,判斷肺泡通氣功能優劣,降低病患做傳統肺功能檢測時,額外吸入放射物質而引起的副作用。

楊智媖表示,該系統已申請臨床試驗,並透過大林慈濟醫院申請專利,未來將持續優化系統,尋求相關廠商合作商業化,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