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做大腸鏡健檢 36歲男發現大腸癌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36歲劉姓男子,在太太要求下安排健檢接受大腸鏡檢查,意外發現橫結腸出現巨大瘜肉,經以黏膜切除術切除,確診為原位癌,因轉移機會小,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大里仁愛醫院表示,去年全院內視鏡室施做3千位大腸鏡檢查,診斷出125位大腸癌患者,其中有26位民眾屬原位癌,因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提醒民眾定期接受健康險查,50到74歲更可把握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何尉旗今天表示,這名36歲年輕患者,沒有任何疾病史跟症狀,因太太看到一位名人因大腸癌過世心生警覺,催促他安排健康檢查,心想兒子才2歲,為了確保身體健康決定安排健檢,沒想到接受大腸鏡檢查時,赫然發現一顆巨大的扁平型瘜肉。
何尉旗表示,劉男和太太討論後,決定接受黏膜切除術將腫瘤切除,回診看報告時,病理報告顯示為原位癌,因惡性細胞還侷限在黏膜層,轉移機會小,配合其他檢查結果也顯示都正常,後續只需定期追蹤。
何尉旗表示,身體組織只要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就可稱為瘜肉,又可分為良性或惡性腫瘤,其中大腸有許多良性瘜肉,例如常出現於乙狀結腸及直腸的增生型瘜肉就與大腸癌無關聯性,不過也有不少與大腸癌相關的腺性瘜肉,因此檢查過程中若發現大腸瘜肉多會直接切除。
何尉旗指出,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民眾聞癌色變,大里仁愛醫院統計發現,去年有3千位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125位診斷出是大腸癌患者,並有26位幸運發現是原位癌,等於每24位受檢者就有一個是惡性腫瘤,其中5分之4的惡性腫瘤更需醫療團隊介入治療處理。
何尉旗提醒,大腸癌是大腸內的腺性瘜肉癌化而成,早期並無症狀,藉由定期篩檢,可早期發現將腺性瘜肉切除,避免惡化成大腸癌,呼籲民眾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或透過健康險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