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國衛院研究:孩童過敏也有「城鄉差距」

2018/07/25 20:13

過敏體質很惱人,很可能和母親懷孕時的生活環境有關。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過敏體質很惱人,很可能和母親懷孕時的生活環境有關。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孕婦在交通廢煙、二手菸環境中,日後小孩有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大增。

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辦「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數據與政策論壇」,國衛院也公布研究這項研究成果。國衛院專案助理研究員溫慧茹指出,據統計,近5成的5歲半孩童曾被醫師診斷至少有一種過敏性疾病,這和雙親過敏性疾病史、母親懷孕時健康狀況、居家環境暴露和個人健康特質有關。

研究發現,早期暴露是造成過敏性疾病最為重要原因之一,若孕婦懷孕期間暴露在有一氧化碳的空氣汙染環境中,孩童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比率比較少暴露的增加37%;若家中有積水、牆壁有黴菌斑,且常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的孩童,氣喘率增加25%到66%。

溫慧茹說,檢視過敏性疾病發生歷程,1歲前嬰兒最常出現濕疹、食物過敏,5歲孩童好發氣喘,10歲孩童則是易發生過敏性鼻炎。

研究追蹤1998年到2015年間共2萬多名新生兒健康情形,發現5歲到14歲的孩童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的就診數,從2000人攀升到1萬4000人。

進一步分析這些過敏孩童的居住地,曾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孩童中,居住在市區的比居住在鄉鎮的多,罹患3種以上過敏性疾病的比率也都較高,顯示過敏也有「城鄉差距」,溫慧茹說,這可能和都市中交通汙染較嚴重有關。

除了交通的室外空氣汙染、室內的黴菌影響外,統計也發現孩童過敏與肥胖、父母教育程度高、剖腹產、第一胎,以及爸媽有過敏體質等有關;溫慧茹說,這可能也因父母教育程度高,多會注意孩童健康而帶去看醫師有關。

研究結果則建議,有過敏兒的家庭應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工作減少環境暴露,例如避免二手菸等,以及配合醫師指示用藥,能有效預防發作,或減輕發作時的程度,改善生活品質。

溫慧茹提醒,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呼吸急促、流鼻水、打噴嚏、皮膚搔癢等過敏症狀,應就醫診斷釐清病因。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