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父母溺愛無法獨立 台灣「永恆少女」增2成

2016/07/21 12:05

精神科醫師指出,台灣年輕女性罹患「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人,近來猛增2成。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資料照,記者蔡淑媛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某國立大學外語系畢業的24歲女子小美(化名),畢業後就職不順,2年換了20幾個工作,只能以「準備公務員考試」的理由賴在家裡,讓父母撫養,最近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被確診為「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醫師透露,罹患這種症狀的年輕女性又稱「永恆少女」,近來增加約2成。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向媒體表示,小美為獨生女,從小受父母過分寵愛,養成依賴、缺乏責任感、缺乏自信、消極的性格,以致在職場上與同事、主管格格不入,加上抗壓性弱,容易選擇逃避,因此每一份工作都做不超過3個月,自己也出現憂鬱、失眠等身心疾病,完全失去找工作的勇氣,甚至要父母陪同才敢出門,只好就醫求助。

精神科醫師指出,心理學家榮格(C.G. Jung)提出「永恆少女」的觀念,認為人都需要經過分離至個體化的過程而成長,如果個體化不成功,即便外表與年齡隨著時間增長,但內心卻永遠處於青少年狀態,性格不成熟,便無法承擔起責任,獨立成人。

楊聰財建議,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除了使用藥物外,也要從認知行為調整及自信重建療法多方面著手,鼓勵患者擴大社交圈,才能從根本改善問題,讓患者能夠有正常的社會及生活功能,而父母更要培養「不能永遠保護子女」的觀念,從高中起就可以讓他們參加營隊、社團、志工活動,提前讓小孩進入「準社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