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型蛋白生物標記 偵測川崎氏症利器

2016/04/26 06:00
新型蛋白生物標記 偵測川崎氏症利器

醫師張正成(左)與中研院研究員鄔哲源針對川崎氏症找到新型蛋白生物標記IP-10可及早診斷,即時治療減少併發症預防重症和猝死。(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川崎氏症是兒童後天心臟病的首要原因,中研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等醫學中心合作研究,發現新型蛋白生物標記「IP-10」能早期偵測出川崎氏症,未來若製成快篩劑應用於臨床診斷,可望有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減少心臟冠狀動脈瘤等併發症風險;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循環醫學」。

川崎氏症是身體免疫系統錯亂而造成全身血管發炎,目前使用各種生物標記都有敏感度或特異性不足的問題,診斷標準仍依賴臨床診狀,發燒5天,且出現草莓舌、結膜炎、嘴破流血、全身紅疹、手指腳掌紅腫等5大症狀,同時出現4項以上症狀才能確診,若未即早診斷、即時治療,約15%到25%會併發心臟冠狀動脈瘤。

中研院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鄔哲源指出,IP-10能在發病發燒第3、4天經抽血檢查免疫反應偵測確診,偵測敏感度達100%,特異性(排除非川崎氏症準確率)也有77%,比目前使用的生物標記敏感度為70%、特異性60%,準確度高。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心臟科主任張正成也說,川崎氏症有15%為不完全型患者,僅出現2、3種症狀或症狀不明顯,IP-10也能及早診斷,目前診斷工具有臨床症狀判別、心臟超音波和生物標記,IP-10目前正申請美日專利,將擴大研究希望製成快篩劑,將成為早期診斷的利器。

張正成說,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發生率為每千分之0.6,復發率1%,經治療後仍有5%會併發冠狀動脈瘤、腦膜炎等併發症,其中20%會進一步引發重症,冠狀動脈病變甚至可能引起血栓或猝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