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糖尿病 尿毒症主凶

2006/05/16 06:00

四成病友因為糖尿病造成腎病變,因此糖尿病患應嚴格控制血糖,以防止腎病變的惡化。

文/洪堯民

門診來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病患,雙手拿著一堆藥袋,雙腳包著厚厚的紗布,抱怨腳趾頭的傷口一直好不了。這位伯伯自訴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起先沒有特別的不舒服,並沒有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後來又發現高血壓及退化性關節炎多種疾病纏身,也曾接受好心鄰居所介紹的草藥偏方,最近一個月開始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氣喘等不舒服。

他一臉愁容的表示,聽說糖尿病是尿毒症頭號殺手,抽血檢查發現血清肌酸酐濃度已經八點六毫克/一百毫升,醫師建議他應該開始準備洗腎,雙腳可能也要面臨截肢的命運。

這位伯伯的痛苦,的確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心聲,糖尿病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可怕之處在於,它可引起全身多種系統嚴重的併發症: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及腎臟病變等。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慢性腎衰竭病患必須洗腎的主要原因已是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佔所有新進透析病人四十%左右,「糖尿病的確是尿毒症的頭號凶手」。

一般而言,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不會有任何的不適症狀,只能使用精密的儀器檢驗尿液有無「微量白蛋白尿」,所謂「微量白蛋白尿」指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小便的白蛋白排泄量介於三十至三百毫克中間,這樣微量的蛋白尿,一般的尿液試紙並無法檢測出來;若是糖尿病腎病變已進展到大量蛋白尿期,此時病人血壓大多上升,也常會合併下肢水腫;若是進一步惡化到慢性腎功能不全時期,腎絲球濾過率開始下降,血中肌酸酐及尿素氮開始上升,此時病人血壓常會很高、不易控制,只能透過嚴格控制血壓來減慢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若是腎功能惡化到尿毒症,則必須透過洗腎或換腎來代替腎臟的功能。

糖尿病患應如何預防尿毒症的產生呢?目前研究顯示,在「微白蛋白尿時期」,如果能嚴格控制血糖及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的抑制劑,可以阻止腎病變的惡化;若是糖尿病腎病變已進展到明顯蛋白尿期,常因合併水腫必須透過限制鹽水攝取量,使用利尿劑以及控制血壓來治療;等到慢性腎功能不全時,最能有效延緩透析治療的方法,就是控制高血壓及限制蛋白質攝取量。

(本文作者為高雄惠德醫院腎臟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