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朵悶塞頸部腫 鼻咽癌警訊

2013/09/24 06:00

文/張燕良

46歲的林先生是位精明幹練的台商,健康情況一向良好,不吸菸、不喝酒,也沒有嚼檳榔等嗜好,但是他從3、4個月前開始,右耳常在搭機後,出現悶塞感、耳鳴、聽力降低及講話時右耳出現回音,因這些症狀可自行緩解,而且同事們有此經驗者也不少,所以並不以為意。

不過,最近這些症狀越來越不易消除,有時左耳也會出現這些症狀,聽力的降低也干擾經商的進行,因而到醫院求診。

醫師在問診及檢查時發現,林先生偶有鼻涕或痰帶血絲,兩側上頸部有不痛性腫塊(林先生一直以為是應酬過多導致肥胖)。醫師懷疑是鼻咽癌,為他進行鼻咽部及內視鏡檢查,發現鼻咽部有腫塊,進而採取鼻咽切片檢查,經病理檢查證實確實是鼻咽癌。諮詢後,轉介到放射腫瘤科及血液腫瘤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雖然治療艱辛,但在家庭的支持和醫療人員的努力下,林先生終於重獲健康。

前述情節在耳鼻喉科門診經常上演,因華人是鼻咽癌的好發族群,鼻咽癌往往是悄悄發生。造成鼻咽癌的原因尚未明朗,但種族遺傳、EB病毒感染和環境因素(如飲食或非飲食類的致癌物接觸)是最常被提及的致癌因子。

種族遺傳是與生俱來,基因治療還遙遙無期;EB病毒感染相當普遍,但尚無相關疫苗;鼻咽癌又不同於口腔癌,就算戒除了菸、酒、檳榔亦未必能大幅降低鼻咽癌的發生,因此鼻咽癌是不易預防的。然而,台灣採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策略,治療成績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鼻咽癌治療採取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的模式。臨床分期依據原發腫瘤範圍、頸部淋巴結轉移及肺、肝、骨骼等遠處轉移而定。第一期通常採取放射治療即可,但第二至四期的臨床分期,則採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尤其是併行性放射化學治療。

放射治療近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放射線由鈷60進步到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定位也愈趨精準,如功能整合強大的進階型直線加速器—智慧型真光刀能整合動態同步影像擷取、呼吸及移動調控,還提供高強度劑量率模式,可在短時間內精準殺死癌細胞,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副作用和後遺症,使鼻咽癌的治療更為精確有效。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