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嬰幼兒斜視 治療要趁早
文/施靜觀
許多小朋友看電視、看書時,頭會歪一邊,或是黑眼珠看起來靠得很近,好像有鬥雞眼,因此家長擔心有斜視問題,帶來就醫。其實這些小患者外觀上,疑似斜視,檢查後,多半是正常的。
◎到底什麼是斜視?
簡單說,當兩眼視軸不平行,無法注視同一目標,視線有偏內、外、上、下等情形,就是斜視,而其原因多與眼球肌肉異常有關。
眼球的運動是由6條外眼肌所操控,正常狀態下,中樞神經會支配兩眼一起動作,準確地轉至同一方向,注視同一目標。因此,正常人看東西,兩眼視線應是正而平行的,物體影像分別落在視網膜的黃斑中心凹上,再經過大腦的融像能力,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而為一,成為具有立體感的物體。
斜視患者則可能因為外眼肌或支配肌肉的神經發生異常,眼球運動無法平行,導致眼位不正。注視物體時,正常眼的影像落在視網膜中心凹上,斜視眼則落在中心凹以外,產生雙重影像,造成複視;或是斜視眼影像受到抑制,喪失兩眼的立體感,以致視力發育不良而成弱視。所以,斜視不只是美觀問題,若不及時治療,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
大多數的先天性斜視是因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不當所致,例如,大腦有腦性麻痺或水腦等病變,常會引起斜視;另外,白內障、角膜渾濁或腫瘤等眼內病變,也會導致視力模糊,進而引起斜視。
◎斜視依眼睛偏斜的方向分為內斜視(俗稱鬥雞眼)、外斜視(俗稱脫窗)、上斜視及下斜視,其中以內、外斜視較常見。
●內斜視:眼位向內偏斜,出生後6個月內發生者稱為先天性內斜視,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後天性內斜視又分兩種:調節性內斜視常發生於2至3歲,伴有中高度遠視或調節內聚力、調節比率異常;非調節性內斜視則與調節力及屈光狀態無關。
●外斜視:眼位向外偏斜,可分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外斜視。間歇性外斜視患者有較佳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時間眼睛可維持在正常位置,只有疲乏或不專心時,眼位才會出現外斜。
●假性斜視:外觀類似斜視,實際上眼位正常。常見原因像內眥贅皮、鼻根部寬扁、瞳孔間距過窄,可能造成內斜視的錯覺;反之,臉部狹小、眼球凸出或瞳孔距離過大,則易造成外斜視假象。隨著年紀增長、臉型改變,類似斜視的外觀會改善,視力也不受影響。
◎斜視的治療:
需先評估患者的屈光狀態與視力發育情形,再依其類別及臨床症狀的不同,選擇配戴眼鏡矯正,或採稜鏡治療、注射肉毒桿菌素、視軸矯正訓練及手術治療等。如果合併弱視,則須加上弱視訓練。
斜視可能影響視覺功能發展,千萬不能拖,尤其先天性內斜視,最好在一歲半前矯治;而早產兒除易有視網膜病變外,也較易有斜視、近視、散光等眼疾,應特別注意。一旦發現斜視,及早求醫,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眼科醫師 )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