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中風後口語障礙 把握復健黃金期
文/黃雲
腦中風後遺症除了常見的肢體功能障礙外,患者的口語表達也常出現問題。
加拿大學者曾統計250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發現,44%的人會吞嚥困難,而「吶語症」及「失語症」的發生率各約30%,且吞嚥困難者有相當高比率也有吶語症。
◎吞嚥困難
中風後,負責吞嚥的肌肉及相關神經生理可能異常,對病人進食、營養及水分攝取造成影響,恐致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死亡。
吞嚥困難的表現有:進食喝水不順利、易被口水或食物嗆到、食物無法下嚥、吃東西常咳嗽等。由於吞嚥困難者吃飯速度較慢,旁人切莫催促,並應注意讓患者吃飯專心、細嚼慢嚥,以免食物嗆入氣管或噎到。
◎吶語症
與說話有關的神經、肌肉若受中風影響,可能造成「吶語症」,即原本講話清晰、鏗鏘有力的人,中風後像含著滷蛋、聲音沙啞、氣息聲很重、說話吃力、音量變小,出現構音、嗓音、節律方面的問題。
遇到吶語症病患,須多些耐心,聽不懂時,請患者不要一口氣講太長、慢慢說,嘴型誇張一點、聲音也會清楚一些。
◎失用症
吶語症是力不從心,失用症則是心不從力。
患者無法隨心所欲把「想要做的」轉換成「實際動作」,例如飯粒黏在嘴唇上,一般人可以用舌頭清除,但這類病人把舌頭伸出來,掙扎半天卻做不到;或者,早晨打招呼,一般人可以脫口而出「早安」,失用症病人卻張口許久說不出一聲早,反而「比手勢」較能溝通。
◎失語症
中風也可能導致大腦的語言區受損,產生聽理解、口語表達、閱讀、書寫等「聽說讀寫」的障礙,以致與人不易溝通。與失語症患者溝通,應記住:說話簡單明確、配合書寫、肢體動作、溝通輔具,給對方更多時間回應,鼓勵對方多說話增加自信,多稱讚鼓勵,不要小題大做、刻意放大其問題,建立溝通默契、充分尊重。
中風患者若出現口語障礙,務必把握語言復健治療的黃金期,即發病後12個月內。此時積極復健,配合持續練習,多半會有明顯進展。但恢復速度及程度,又與病患的年齡、中風嚴重度、動機強弱有關。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