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罹失智》記憶退化能逆轉嗎? 醫:生活4招有效護腦
相關新聞請見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忘了鹽放哪裡」、「一時叫不出孩子的名字」,長輩這些表現被認為只是變老的常態,可能要小心這是大腦的「慢性風暴」。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提醒,阿茲海默症不是突然發作,而是潛伏10年慢慢侵蝕,原因涵蓋「β類澱粉蛋白」堆積、大腦的粒線體失常等因素,他建議從生活細節提早警覺,並從4項做法調整生活習慣,延緩記憶退化。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上指出,在其分析病人生病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阿茲海默症不是單純的老化現象,它是一場潛伏在腦海裡的「慢性風暴」。很多人可能以為它來得突然,實際上卻往往10幾年前就悄悄開始,只是沒有被發現。女性的風險也比男性高,這可能和體內賀爾蒙及肉鹼水平低有關(肉鹼是一種對能量代謝很重要的物質)。
分析阿茲海默症的成因
張家銘說明,大腦平常有一種叫「β類澱粉蛋白」的蛋白質,只要代謝順暢,會被自動清掉。但因年紀大了,讓這個系統就會卡住,β類澱粉蛋白會開始堆積,就像水管被堵塞一樣,堵住了神經訊號的流通。同時,Tau蛋白也出問題,它本來可以幫神經元「固定結構」的,但現在它們互相打結,使得訊號傳不出去,記憶也就一點一點失去。
「這些改變都不會立刻出現,而是像水一樣,慢慢滲透、慢慢腐蝕,直到發現爸媽不再記得最愛吃的鹹粥是哪一家。」張家銘接著說,另一個關鍵是,大腦裡的免疫細胞會「過度保護」,攻擊正常細胞,釋放「發炎因子」的毒素,讓腦袋變得更加混亂。
接著,大腦外還有「護城河」叫血腦障壁,能防止外面毒素、細菌跑進大腦,但是隨著年齡上升、生活壓力、飲食不當,這道牆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破。一旦防線崩潰,外面的髒東西就像洪水一樣衝進大腦,導致發炎變多,β類澱粉蛋白堆得更快。
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張家銘解釋,關鍵在於神經訊號的傳遞。就像手機需要訊號機地台,大腦也需要「神經傳導物質」來彼此溝通。像是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和谷氨酸(Glutamate),都是思考、學習的關鍵角色。一旦這些化學傳遞物質功能異常時,就會開始出現「東西放哪?我真的完全沒印象」這樣的狀況。
再來就是大腦的「電力公司」粒線體,當年紀大、壓力大、發炎多,發電廠也會開始壞掉,電不夠用了,大腦就變得慢、鈍,甚至完全斷電。
守住記憶的4大日常預防對策
張家銘常向病人說:「不是所有退化都能逆轉,但越早發現、越早調整,就能守住更多的記憶。」以下是他建議的4大預防對策,作為大腦的「生活處方」:
1.避免久坐,每天快走30分鐘,哪怕是去巷口買菜也算。
2.吃得簡單乾淨一點,少油、少糖、多蔬果、抗發炎。
3.補充膽鹼、Omega-3、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也是保護大腦。
4.笑得多、睡得好,幫大腦排毒,比想像更有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