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民肺腺癌逝》國健署教顧肺4招 LDCT早篩早治!
相關新聞請見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汪建民於去(2023)年檢查出肺腺癌4期,經過10個月治療原本狀況好轉,復出工作,沒想到今(2024)年8月底癌細胞失控,侵蝕全身骨頭,住院治療,在昨(7)晚病逝於醫院,享年57歲。該如何遠離肺癌?國健署建議做好顧肺4招:戒菸益健康、自我須防護、篩檢慎思量、警訊早就醫。
國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排名第一,台灣亦是如此。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菸害、空氣污染、職場(如石綿、砷)或居家環境暴露(如氡氣)、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如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以下為該顧肺4招,共同對抗肺癌:
第1招:戒菸益健康
「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佔70-80%,而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肺癌的死亡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依國際經驗顯示,吸菸率下降20年後,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才會下降,從吸菸到發生肺癌期間,通常間隔20年以上,因此建議戒菸。
第2招:自我須防護
據國內數據顯示,雖然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
民眾自我防護5要點:拒吸二手菸;烹煮時應開啟排油煙機,或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留意空氣品質,並於外出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適當關閉門窗,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暴露;空品狀況不佳時,避免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第3招:篩檢慎思量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包年、戒菸小於15年),降低2成死亡。
肺癌高風險族群,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LDCT篩檢,包括:年齡介於50-80歲,抽菸史超過30 包年之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有肺部病史者;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LDCT篩檢。
然而LDCT肺癌篩檢可能衍生3風險,提醒民眾在決定做篩檢前應事前瞭解,像是可能會有過度診斷的疑慮、假警訊的壓力,以及少量輻射暴露的風險。
第4招:警訊早就醫
早期肺癌並非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瞭解肺部的「警訊」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常見的肺部7種警訊包括: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以上這些症狀也可能不是肺癌引起,但仍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