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0歲童驗出「蛋白尿」 醫:定期檢測防腎病變

2022/11/14 15:19

部立嘉義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啟禎說明蛋白尿有分良性及病理性,發現時先別慌張,到醫院進一步查出原因。(嘉義醫院提供)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嘉義1名10歲陳姓學童接受學童尿液篩檢發現「蛋白尿」,家長擔心恐有腎臟方面疾病,連忙帶孩子到醫院救治。衛福部嘉義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啟禎表示,發現蛋白尿可能代表罹患某種腎臟病,但也可能只是暫時性或輕微的腎臟異常,建議無論是否持續發現有蛋白尿,先至醫院門診進一步追蹤、查出原因,把握治療先機,避免影響腎臟功能。

黃啟禎說,正常健康民眾每天會排泄微量的蛋白到尿中,若1天尿中排出總量超過150毫克以上蛋白就稱為有「蛋白尿」,普遍的檢查是使用「試紙檢驗法」檢驗一泡尿,但比較精準的方法,是收集一整天的尿液,測量其中蛋白排泄總量來定量,但因過於繁瑣,所以目前都利用「尿液中的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UPCR)」來估計24小時尿蛋白量,如此只要用單一次小便(最好是中午前的尿液)就可以檢查。

黃啟禎表示,造成蛋白尿原因很多,臨床上分為良性蛋白尿(又稱暫時性或機能性)和病理性蛋白尿。當患者有激烈運動、發燒、懷孕等,就可能出現短暫性蛋白尿,常見的泌尿道感染,例如尿道炎、膀胱炎或腎盂腎炎,也會出現尿蛋白,不過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會消失。

另一種常在年輕人發現的姿勢性蛋白尿(或稱站立性蛋白尿),均為良性蛋白尿,不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但病患如果出現持續性蛋白尿,通常代表是腎臟病變導致的,當腎絲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破壞時,就會有持續性的蛋白尿發生,若發生嚴重且持續的蛋白尿,也會造成臨床上腎功能惡化的危險性。

黃啟禎指出,腎絲球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蛋白尿原因,可以是腎臟本身引起的(稱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炎),或是身體其他疾病所引起(稱為繼發性腎絲球腎炎),例如狼瘡性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腎病變等,建議民眾定期檢測,及早預防、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