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服藥後突發燒 可能是「藥物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民眾在吃了抗生素之後開始發燒,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分享,有可能是藥物熱所造成,並分析導致藥物熱的5種原因讓民眾更加暸解。
食藥署表示,藥物熱(drug fever)指的是藥品所造成的發燒,但藥物熱非常不好診斷,判斷的方法必須觀察停用特定藥物後是否仍持續發燒。面對病患發燒時,一般會優先懷疑是否有感染、惡性腫瘤、栓塞或其他疾病,並進行一連串的檢查。若沒有明顯會導致發燒的原因,此時病患又有服用容易導致藥物熱的藥物時,就需要懷疑使用藥物導致發燒的可能性。
食藥署指出,抗生素是常見造成藥物熱的藥物之一,其中以β-內醯胺類抗生素最容易發生,常見有盤尼西林類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其他可能導致藥物熱的藥物包含特定的化療藥、抗癲癇藥、免疫抑制劑及某些心血管用藥。藥物熱可能發生在治療過程中的任何時候,且不同藥物發生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平均在使用藥物後的7-10天。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或間歇性發燒,有些還會有皮膚過敏、白血球增多或心搏過慢等症狀。
藥物熱5原因:
影響體溫調節機制:干擾周邊散熱、影響體溫調節中樞、代謝速率上升增加產熱,例如: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會增加代謝率,導致熱量產生增加;抗膽鹼藥物會減少熱量從流汗散失。
藥理作用相關:例如腫瘤細胞被某些化療藥物破壞並釋放出內生性熱源導致發熱。
特殊體質反映:例如使用麻醉藥物導致惡性高熱。
過敏反應:造成藥物熱最常見的原因。
給藥過程相關:例如注射過快或濃度過高所引起的靜脈炎。
食藥署提醒,治療藥物熱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停用懷疑的藥物,一般藥物造成的發燒通常會在停用後48-72小時緩解。但民眾需注意,發燒的原因相當多種,有發燒情況應就醫尋求診斷,不可自行停用抗生素,否則可能造成治療失敗,並增加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