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染疫死亡風險高2倍 4大醫學會聯手下修高血脂指引

2022/05/10 16:12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腦中風學會、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等四大醫學會,今(10日)聯合公布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更新高風險族群的治療目標,建議將壞膽固醇指數降至70mg/dL。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國外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感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而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我國高血脂的盛行率達25.6%,即每4個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國內四大醫學會今(10日)聯合公布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更新高風險族群的治療目標,建議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指數降至70mg/dL或更低,呼籲疫情下更不得輕忽高血脂的威脅。

「高血脂」最重要的指標就是LDL-C,長期濃度過高會積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發炎、動脈硬化與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近年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佐證,LDL-C降至70mg/dL或更低(小於55mg/dL)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腦中風學會、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等四大醫學會聯合下修最新指引,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冠心症患者、動脈硬化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周邊動脈疾病患者,建議應控制LDL-C指數至70mg/dL以下,更高危險的患者例如有多次心肌梗塞病史、或心肌梗塞合併糖尿病、或曾做過心導管證實有多支血管阻塞、或冠心症合併周邊動脈都發生阻塞時,則應考慮將壞膽固醇指數降至55mg/dL為目標。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指出,LDL-C每增加39mg/dL,就會增加25%的缺血性腦中風風險、40%的冠心症風險,除了中風,也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發生機率,當LDL-C增加10mg/dL,會提升10%的周邊動脈疾病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他強調,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環環相扣,近60%冠心症患者會同時合併中風、近70%合併周邊動脈疾病,因此高風險患者應積極降低LDL-C指數,才能避免陷入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負循環中。

國健署統計,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5.6%,相較於2013至2016年的調查,上升了近14%,而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與高血脂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及第四名。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直言,不少民眾誤以為放了支架、血管打通了,就沒有問題,但其實LDL-C會持續堆積。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黃啟宏表示,高血脂不會有症狀,若沒有特別抽血檢查,大部分患者幾乎無法得知血液中的血脂指數,而控制膽固醇,飲食、運動、用藥缺一不可。

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李貽恒提到,許多人誤以為透過清淡飲食、運動就能降低血脂,然而要能達到控制血脂的目標,仍是必須靠持續服用藥物才能發揮成效,呼籲患者切勿因疫情影響治療節奏,例如一線的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若突然停止用藥,多國都有報告指出反而會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

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表示,國際最新治療趨勢即建議對高風險病人的血脂進行積極的管控,努力降低LDL-C也是歐美各大醫學會的共識。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也說,透過最新指引的發佈,除提供醫師端臨床治療建議,也希望藉此讓國人更重視良好生活習慣、更積極控制LDL-C。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