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食物過敏檢測準確嗎? 醫:致敏≠真過敏

2024/12/15 12:26

醫師說明,抽血檢測的血清IgE測試,是一種用來檢測對特定食物是否有致敏反應,但「致敏」並不等於「真正的過敏」;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 AC)

醫師說明,抽血檢測的血清IgE測試,是一種用來檢測對特定食物是否有致敏反應,但「致敏」並不等於「真正的過敏」;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 AC)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聽到「抽血檢測過敏原」,就認為檢測結果絕對可靠。但實際上,這樣的檢測可能會帶來一些誤解,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皮膚科醫師沈孟暵表示,抽血檢測的血清IgE測試,是一種用來檢測對特定食物是否有「致敏反應」的方法,而「致敏」並不等於「真正的過敏」。

沈孟暵在臉書專頁「沈孟暵 皮膚醫師」發文指出,抽血檢測過敏原雖然是一種常見且方便的工具,但應僅作為參考依據,不能單憑結果決定是否過敏。想要真正判斷過敏原,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例如飲食、盥洗用品、洗衣用品等可能的刺激來源。

沈孟暵表示,食物過敏是身體對某些食物產生過度免疫反應,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皮膚症狀:蕁麻疹、紅疹、搔癢。

●呼吸道症狀:鼻水、鼻塞、甚至呼吸困難。

●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瀉、腹痛。

●全身反應:心跳加快,甚至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

口服食物挑戰

沈孟暵說明,口服食物挑戰是由專業醫療人員監督的測試,讓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逐步進食可能致敏的食物,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從實際數據顯示,被抽血檢測標記為「可能過敏」的食物中,超過89%在挑戰後,發現其實是安全的。

醫師指出,口服食物挑戰是由專業醫療人員監督的測試,讓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逐步進食可能致敏的食物,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口服食物挑戰是由專業醫療人員監督的測試,讓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逐步進食可能致敏的食物,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過度依賴過敏原檢測的風險

●不必要的飲食限制:嚴格排除某些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足或飲食習慣不健康。像是誤以為對牛奶過敏而長期不喝,可能導致鈣質缺乏。

●增加心理壓力:檢測結果可能讓人對許多食物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例如,看到檢測報告說雞蛋IgE偏高,就完全不吃雞蛋,導致無謂的擔憂。

沈孟暵強調,應與醫師詳細討論過去病史和症狀,是診斷過敏的重要步驟,同時保持均衡飲食,不要過度排除食物,避免因不必要的飲食限制,導致營養不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