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小孩血便 原來是大腸息肉惹禍!

2017/12/20 11:18

大腸內視鏡影像下,發現病童大腸中段橫結腸處有一個大小約0.8公分的息肉(左圖藍箭頭處),右圖為給予經內視鏡息肉切除術後,病灶已切除。(醫院提供)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新竹1名4歲女童一直有血便問題,家人帶她到診所就醫,起初懷疑是便秘肛裂而產生血便,用軟便藥治療卻改善有限,最後求助新竹馬偕醫院,由醫生安排小兒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大腸橫結腸中段有一個約0.8公分的息肉,經切除術後追蹤,終於未有血便狀況。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連啟宏指出,一般成人大腸鏡可適用較大兒童或青少年,但年齡較小(或20公斤以下)兒童大腸直徑較窄,就必須使用管徑較細的兒童專用大腸鏡。

 院方先前購置小兒專用大腸內視鏡檢查設備,可提供3個月以上嬰兒至6歲兒童專屬的大腸內視鏡服務,啟用一年已收治6名病童,主訴皆為下消化道不明出血,年紀最小僅2歲,最大5歲,經正確診斷、適當治療後均康復。

 連啟宏表示,小兒大腸鏡構造原理與成人類似,最大差異在於管徑粗細,在服務較小病童時,選擇小兒大腸鏡進行檢查,除管徑較細之外,彎曲度與彈性也比成人大腸鏡好。

 連啟宏說,常見的下消化道影像學檢查包括大腸內視鏡、放射線科下消化道鋇劑攝影,或核子醫學科的腸胃道出血掃描。其中鋇劑攝影、核醫出血掃描屬間接觀察,雖有安全、不具侵入性等優點,但對於黏膜表面的病灶較難檢查,且有病變也無法取得組織切片進行診斷或治療,發現疑似病灶後,仍要再次安排大腸鏡檢查。

 相較起來,大腸鏡雖屬侵入式檢查,但能直接檢視大腸黏膜組織、診斷率高,能同時檢查(如切片)及治療(如切除息肉),且對台灣逐漸增加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更是重要的診斷工具。

 連啟宏提醒,臨床兒童大腸疾患發生率遠低於成人,幼年型息肉發生率約3%,多是單顆、偶發的良性病灶。臨床兒童最常見的下消化道出血還是因便秘造成肛裂出血,多攝取蔬果與水份,並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都是預防便秘的基本原則。若孩子有血便、腹痛、慢性腹瀉等症狀時,建議家長要提高警覺,盡快至兒童胃腸科鑑別診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