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心靈成長課程」停看聽 6大眉角把關不踩雷

2025/04/12 05:30

▲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前,應對師資及課程內容等多一些了解,若上課時發現有問題,也要提高警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前,應對師資及課程內容等多一些了解,若上課時發現有問題,也要提高警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柯俊銘

在追求心靈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希望透過上課來提升自我、治療情感創傷,或是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力量。然而,錯誤的課程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成效,對心理健康也會帶來傷害。

要如何選擇,避免踩雷呢?以下6個「眉角」需注意:

確認收費退款機制、師資證照

●過度承諾:若開辦機構對課程效果過度誇大,宣稱可立即解決重大問題或輕鬆改變人生,勿相信這些「膨風」的宣傳。有效的課程都需學員積極參與、反思並花時間去實踐,並非一蹴可幾。

●交易陷阱:確認收費標準與提供的服務是否合理,留心是否有隱藏收費,特別是要求一次性支付高額費用的課程。查明是否有退款機制或保證條款,以便不符需求,或效果不如預期可另作安排。

●魚目混珠:課程師資背景和專業性至關重要。無證照或自稱「心靈大師」者往往未受過專業訓練,提供的知識與技術也無科學驗證或學術認可,可能會誤導學員。

●過度干涉:若要求全程參與,且強烈推銷特定信念或生活方式,或是企圖將個人與外部世界切割開來,這可能是某些極端心理控制技巧,學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易進入心靈操控或洗腦狀態。

●置入行銷:若要求學員購買額外的產品、書籍或其他服務,或持續進行高額的二次銷售,對於這些行徑都應提高警覺。其可能是某些課程背後的盈利模式,而非單純的心靈成長。

●依附要求:有問題的課程可能會鼓勵學員依賴課程或授課者,強調「只有上課方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此舉會抑制參與者的獨立性,讓他們無法在生活中自我應對,凡事都需聽從指導。

當對課程感到不確定時,也可以尋求第三方的意見,例如查閱網上評價、詢問曾參加過者或和專業人士討論。

查閱網路評價 尋求第三方意見

參加心靈成長課程是一項關乎自我探索與發展的重要決定。報名前應了解課程的專業性、可信度、內容實用性和機構的口碑,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與情感安全,如此才能從中收穫滿滿。

(作者為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