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娃兒愛吃菜 營養師有撇步
文/倪曼婷
衛福部發佈的幼兒期營養參考手冊中建議,1-3歲幼兒每日應攝取至2份蔬菜(1份蔬菜=可食生重約100公克);4-6歲則須提升至每日3份,但手冊中亦指出,根據2012年台灣4-6歲幼兒整體飲食品質與肥胖體位的相關性調查顯示,4-6歲幼兒飲食中蔬菜類攝取量僅1.4份,未達建議攝取量的一半。
◎提升幼兒蔬菜攝取量可以這樣做
●養成攝取新鮮天然食材的習慣
飲食中應多以天然食材為主,即便是餐間點心,仍須避免攝取過多加工製品、零食,例如:小熱狗、調味較重的餅乾零食、甜點等,當養成過多鹽分、糖類、人工香料的飲食型態,就容易造成挑食的行為表現。
食材首重天然 烹調方式多樣化
●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多嘗試不一樣的食材,不僅能多樣化的攝取不同營養素外,透過味道、口感、顏色的不同,來提升幼稚飲食意願,找出幼兒較喜歡且適當的飲食型態。
以蔬菜來說,不只是葉菜類屬於蔬菜,可搭配嘗試菇類、蘿蔔、筍子、茄子等不同種類的蔬菜,以提升整體攝取量。
●嘗試不同烹調方式
除了常見的水煮、油炒以外,也可嘗試透過烤、煮湯、拌飯等不同型態方式,來增加蔬菜類的補充。若以湯品方式給幼兒補充時,建議以少湯多料的方式給予,以避免快速喝湯,提前產生飽足感。
以實際經驗來看,餐餐要讓幼兒藉由葉菜類的攝取來達到建議量確實不易,以蘿蔔排骨蛤蜊湯為例,透過湯中蘿蔔來提高蔬菜攝取,並加入蛤蜊,以天然方式提升湯的鮮味,養成多吃新鮮食材和原型食物的飲食型態。
◎蘿蔔排骨蛤蜊湯
●食材:蘿蔔1根、排骨適量、蛤蜊半斤、鹽適量。
●步驟:
1.將水煮沸後,丟入排骨汆燙約3分鐘。
2.白蘿蔔去皮後切塊備用。
3.將水煮滾後,放入排骨及蘿蔔,再次煮滾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4.加入適量鹽調味,並放入蛤蜊煮熟,煮滾後,燜約10分鐘後即可食用。
(作者為營養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