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臨床評估 巴金森病診斷很耗時
文/羅彥宇
65歲的葉先生是退休教官,罹患巴金森病超過10年,所以當他穩健又自在地走入診間時,我相當驚訝他的動作障礙控制地相當好。葉先生是經過病友會的介紹,想要來詢問臨床試驗的可能,因此我幫他再做一回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
不能僅憑影像檢查就做判斷
葉先生能清楚地講出他最早的症狀是從右側的手腳僵硬開始,至於顫抖則不很明顯,經過以左多巴為主的巴金森藥物調整後,症狀維持相當好。雖然走路會慢半拍,但是不影響他出門活動。
當他脫下口罩,我注意到他的面部表情較少,講話速度較慢,甚至有點結巴。起身走路的速度正常,沒有小碎步或向前衝的傾向,但是姿態稍微偏向右側,肢體擺動也較少。
我問他有關巴金森病常見合併症,像是嚴重便秘、睡眠作夢或是夢囈、嗅覺變差,他也都有這些問題。調出他多年前的腦部影像,特別是多巴胺轉運體掃描,也顯示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已經退化凋零。
為了要排除藥物引起的巴金森病,我一方面請他將每日的用藥拿給我看,也利用健保雲端查詢,一筆一筆來比對,確認沒有典型的抗精神病藥,或是止吐止暈藥。綜合以上的觀察與病史回顧,都是和巴金森病診斷相符的,我才放心以這個診斷往下討論。
由於罹病時間超過10年,我很好奇他的認知功能是否有影響,他自己並不感覺有任何記憶衰退,但是當我開始用簡單的數學題目測驗他心算時,才發現他出錯許多。我也因此從認知與情緒的部分來跟葉先生討論巴金森病,並不只是多巴胺的單一問題,其他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乙醯膽鹼、正腎上腺素,都會隨細胞退化而減少,都是可以用藥物處理的目標。
許多病友會在初次見面時就開口說他有巴金森病,就問我:「有什麼好藥可以治療?自費的也沒關係」,我都會立刻打斷他,因為只要是我第一次看的病人,我都必須把過去的診斷打一個問號,重新判斷,特別是這種非常依賴臨床評估的神經退化疾病。
也因為如此,看巴金森病的門診非常耗時,像初次看診也大約要15分鐘。換句話說,如果1個醫師對於巴金森病的診斷可以毫無懸念地一眼定奪,指著片子說你是第幾期,然後就勸你要自費治療,你應該要有警覺心,並且明白這診斷過程並不合理。新的醫療世代來臨,我們更需要的是健康素養,而不是花錢求取妙藥偏方。
(作者為台東聖母醫院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