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秋冬易多愁善感? 恐季節性憂鬱症作祟

2024/10/18 05:30

▲日照時間減少、活動受限和社交活動減少,是3個常被認為產生季節性憂鬱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照時間減少、活動受限和社交活動減少,是3個常被認為產生季節性憂鬱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紹祖

許久未見的小英(化名)前來門診,她表示,最近又陷入情緒低落、沒有活力的狀況,這與過去3年發生的情況相似。

她的主要症狀包括過度疲勞和起床困難(每晚睡10-11小時)、食慾增加、過去1個多月體重增加5公斤、工作時難以集中注意力、社交退縮和日常活動的興趣下降,常常有煩躁與絕望的感覺。她表示,第1次出現這種情形是在北部唸大學時,之後每年進入秋天後,就會出現這種狀況。

1984年,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的精神科醫師Norman E. Rosenthal(諾曼.羅森塔)博士及其團隊首次正式描述「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因為以秋冬的憂鬱為主,也稱為「季節性憂鬱症」。

他們的研究源自於Rosenthal博士自身的經歷,他注意到自己從南非搬到美國後,在冬天會感到情緒低落。經過研究,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描述了SAD的症狀和特徵,也帶動後續對治療的研究。

日照少、活動受限等因素影響

日照時間減少、活動受限和社交活動減少,是3個常被認為產生季節性憂鬱的原因。非憂鬱症受試者在日照變短時,大腦血清素運輸蛋白結合率變高和電位變化上升,季節性憂鬱症病患可能正是缺乏這種彈性調節能力,所以在特定季節出現憂鬱症狀。

季節性憂鬱的藥物治療分為2種,短期治療僅在症狀出現的季節使用藥物,通常為3-5個月;長期預防則是全年使用藥物,但在高風險季節增加劑量;照光治療也是常見的治療方式,使用特製光源照射後,改善情緒。

在行為上,患者也應該特別避免因為較為低落的動力而減少運動量和社交活動,應該讓周圍朋友知道自己的狀態,刻意前來邀約一起運動或聊天逛街,免得自己獨處時間過長,習慣自己的社交退縮。

並非所有人都會像小英一樣,心情都會受到季節變化影響到疾病的程度,憂鬱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秋冬負面情緒發生機會可能還是比夏季高。

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心態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如果發現自己有持續的憂鬱症狀,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醫師會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照光和心理諮商等。

(作者為慈濟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