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隻佬退化性膝關節炎 治療宜循序漸進

2024/05/19 05:30

▲患者因膝蓋疼痛赴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大翊)

文/王大翊

67歲許先生自年輕開始就有體重超標的問題,50歲以後走路時經常感到膝蓋疼痛,早上起床時,膝關節覺得僵硬,但他仍沒有改善生活習慣,導致現在關節明顯腫脹,甚至連休息時都會感到疼痛,就醫檢查,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為了避免症狀繼續惡化,許先生終於願意聽從醫師的建議,好好控制體重,如今不但成功瘦身,更改善膝蓋症狀,讓他感嘆:「原來瘦身好處多多!」

先減重、保守治療 再研究手術可行性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程為關節潤滑液慢慢減少,使得關節軟骨出現裂縫,當關節軟骨逐漸消失,就會使關節腔變狹窄,可能也會有骨刺的生成。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年長者身上,除了年紀增長、曾遭受外傷、女性停經後鈣質流失量增加、過度使用關節外,很多時候是因體重過重,增加關節負擔,加速軟骨磨損。

退化性膝關節炎通常會先以保守治療矯正造成關節傷害的原因,如物理治療、減重(針對BMI超過25的民眾)、矯正不良姿勢、穿戴護膝、運動貼紮等。若是症狀嚴重一點,會加入服用止痛藥、非類固醇類藥物、注射玻尿酸到膝關節內等治療方式。假如上述方式都不見效,才會和患者討論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目前常見的膝關節手術包括: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會依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畢竟「天然的尚好」,若是能在保留骨本的情況下,解決患者的困擾,通常會進行高位脛骨截骨手術,此術式能保留患者原有的膝關節,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年齡。

重度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就必須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若是年紀較輕、骨質狀況佳,可做半膝人工關節置換,得以保留部分健康的關節和十字韌帶;若關節嚴重變形、體重超標、骨質疏鬆嚴重,就必須透過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才能改善症狀。

補充富含Omega-3等食物 降低關節發炎

若已知有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想走上手術治療一途的民眾,可透過游泳、散步、瑜伽等運動紓緩症狀,飲食多補充富含Omega-3、維生素C、維生素D、鈣質的食物,維持骨骼健康,少攝取高糖、加工食品、高脂的食物,才能降低關節發炎的情形。

(作者為西園醫院骨科關節中心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