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另一半出軌 失智症常見的妄想症
文/羅彥宇
陳太太雖然已經76歲,但身體狀況很好,三不五時自行開車與好姊妹們相約下午茶聚會。這次是被兒女與先生一同「押」著來醫院,在進入診間之前,她的女兒寫了一長串最近在家裡發生的事讓我先知道,因為她擔心待會她不好意思在媽媽面前提這些事,媽媽如果聽到一定會翻臉。
紙條內容大致上是這樣的:「我媽媽最近一直懷疑我爸爸外面有女人,然後這個女人會來家裡偷錢,所以經常和我爸爸大吵。我們兄妹倆因此裝了監視器,反倒是發現媽媽會把鈔票藏在家裡好幾個地方,例如冷凍庫裡、鞋墊下面。爸爸早就退休在家,平常頂多出去買報紙和早餐。我們很擔心媽媽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家屬和病人都進來之後,我很隱諱地用「胡思亂想」來詢問病人本身的感覺與想法,陳太太一律否認,認為她自己很健康,沒有必要來醫院,更不想要吃藥。但我也從一旁的子女與先生臉上看出了無奈。我仔細地再問一下這些症狀大概有多久,而除此之外是否有記憶衰退的情形。
她的先生坦言,應該有一年左右了,她的記憶力也開始退步,常常買菜會重複買。陳太太聽到她先生這麼說,臉色不悅,馬上解釋那是她覺得不夠吃,所以才再出門去買的。我當然沒有直接地挑戰陳太太的說法,而是說明如果我們能抽血做個健康檢查,並且安排個認知功能的神經心理檢測,確認「記憶力」都是「正常」的,讓家人放心,不是挺好的嗎?陳太太終於被我說服,願意繼續完成檢查。
事後我請她的兒女留在診間,和我個別討論病況。我說:「雖然說在檢查尚未完成之前,我還無法斷定什麼,不過您母親的病症是所謂的『妄想』,與焦慮、恐慌、幻覺、憂鬱等同為常見的失智症神經精神症狀;覺得錢被偷或是另一半出軌是最常見的抱怨。這些妄想,出自於『錯誤』的信念,事實可以被驗證真偽,但是信念卻沒辦法,這是臨床上最為困難的。」
我接著解釋,假若是失智症,這個階段很難照顧,尤其病人的生理功能正常,認知能力尚足以組織成一個有劇情的故事,也就是妄想的內容,甚至自我照顧能力也不差,但隱約已能預見危機的出現。這時候抗精神病藥的用與不用,都考驗著醫師與照顧者。
多數人關心的失智症,記憶障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衝擊照顧者最嚴重者,其實是神經精神症狀,而妄想在眾多症狀之中,算是困難度相當高的。
現今抗精神病藥的使用,雖然能夠壓住過於衝動的行為,但也會讓病人的思考與行動速度過於緩慢,影響自我照顧功能。
良好睡眠 正常社交可減少焦慮
良好的睡眠可以穩定情緒,正常的社交可以減少妄想的出現,避免頻繁變換環境也可減少焦慮與混亂,這些往往比起藥物更有效。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妄想(delusion)是指與事實不相符合的信念。
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是一種慢性進行且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妄想為主要症狀的精神疾病。
妄想如果是在60歲之後才出現,同時有認知障礙出現者,就需要考慮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東西被偷」是老年妄想最常見的抱怨。目前認為妄想症狀與額顳葉腦區退化有關,藥物治療上並沒有特效藥,多數病患缺乏病識感,需要家人與照顧者更多關心與理解。
(文/羅彥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