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邊緣系統老化病變 並非阿茲海默症

2023/07/04 05:30

▲邊緣性系統老化病變(簡稱LATE)的病程進展緩慢,適當服藥,有助病情控制;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羅彥宇

85歲的李老太太患有阿茲海默失智症多年,都是由她的大兒子陪同就醫。年復一年,認知功能的測驗雖然沒有達到該年齡或教育程度的水平,但是也沒有什麼退步,幾乎有近10年之久,李老太太總是笑瞇瞇的來到診間,但是一問起時間或日期,她總是無法記得,甚至早餐吃什麼,她也無法回憶,但好像其他的生活功能一如往常。

她的大兒子很感性地說:「還好我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有照常吃藥控制,所以快10年了,沒有什麼惡化,真的很感恩!」

我回顧了一下李老太太的病史與大腦掃描,的確很驚訝看到這麼多年來維持的成果,她的症狀還是短期記憶的障礙,其他的面向都依然正常,而大腦的掃描僅限於海馬迴處的萎縮,也沒有腦血管障礙之類的問題。

近年才定義的記憶障礙疾病

我對她的大兒子說:「事實上,我過去所診斷的阿茲海默症有可能是錯誤的。您母親罹患的可能是最近幾年才定義的一種記憶障礙疾病,稱作邊緣系統老化病變,這是由一種特殊的蛋白TDP-43所引起。」

她的大兒子聽到我說的「誤診」,嚇了一跳。我接著說:「這種腦病變好發於80歲以上老人,僅會出現短期記憶的障礙,退化的速度很緩慢,佔了我們臨床診斷阿茲海默症的1/4。換句話說,我們所診斷的阿茲海默症,有近1/4其實不是類澱粉蛋白堆積導致的那種退化,而是邊緣系統老化病變,只是礙於我們的病理診斷工具有限,無法及時驗證。」

好發逾80歲長者 退化速度慢

偶而有病人家屬拿著坊間「失智症被治癒」的報導,問我說:「失智症治療應該是很有希望吧?」我不敢對他們的樂觀澆冷水,但是心裡總想著:「那個失智症的診斷沒有弄錯嗎?」在疾病的定義上,失智症就是逐漸走下坡,無法逆轉的神經退化歷程。臨床上如果看到了「變好」,多數是促發惡化的因子移除了,或是這個診斷本身有待商榷,例如腦損傷、腦中風,腦功能會因為受傷而影響,但也會隨時間而復原。

眾多的失智症患者當中,確實有少部分的患者,可以長年維持在同一個認知水準,也不見得是用了膽鹼酶抑制劑,或是所謂的失智症藥物才獲得的療效。其原本的病程就是相當的良性,甚至少有精神症狀,例如躁動、幻覺、焦慮、憂鬱、失眠。我對李老太太的大兒子說:「雖然說我誤診了阿茲海默症,但我卻很高興我過去的診斷是錯的!阿嬤能繼續安享天年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科學家自2019年透過大規模的神經病理研究而推估出的一種新的臨床失智症,簡稱為LATE。過去我們都看過這樣的病人,但不知道為何他們的預後比較好,隨著科學的進展,診斷的精準度也將與時俱進。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邊緣系統老化病變(Limbic-predominant age-related TDP-43 encephalopathy,簡稱為LATE)。目前所知好發於年逾80歲的老人,短期記憶障礙明顯,經常遺忘物品位置或是辨識方向困難,但是退化的速度相當緩慢。

腦部核磁共振能夠看到邊緣系統或是顳葉內側的萎縮(如圖)。目前除了病理檢驗,沒有其他的生物標記能夠確立診斷。

根據病理與臨床診斷的回顧,推估有1/4在臨床上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其實是邊緣系統老化病變。

(文/羅彥宇)

▲邊緣系統老化病變的顳葉內側海馬迴處出現萎縮,但難以跟典型的阿茲海默症做鑑別。(照片提供/羅彥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