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怕中風做腦部掃描? 控制三高才是預防之道
文/羅彥宇
彭先生今年剛滿60歲,做到了主管職,事業有成,這2年出現了高血壓後,每天都會固定在吃完早餐後吃藥,以免忘記。他最近因為單位內的人事異動感到壓力很大,肩頸都會緊繃,甚至有頭暈的感覺,他看到報紙說,頸動脈如果堵塞,就會中風,有可能半邊癱瘓,終其一生需要家人照顧,他很擔心最近的頸部僵硬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因此透過好朋友的關係,介紹來看診,想趕緊來確認一下有沒有中風。
彭先生一開頭就直接問:「我脖子緊緊的,這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我可不可以照一張腦部掃描確定有沒有中風?我很擔心耶!」我請彭先生先別著急,慢慢坐下來,先量個血壓。我跟他解釋,腦中風是個急症,要發生就發生了,過去所謂的前兆,其實就是腦的缺血現象,也就是中風,例如半側短暫無力、暫時性眼盲、短暫性口齒不清,而所謂的脖子緊緊的感覺比較沒有特異性,反倒是高血壓常常會有不具特異性的肩頸僵硬或頭暈目眩。
未出現神經學局部症狀 效用不大
結果彭先生的血壓量起來高到180/100!他連忙說:「一定是我剛剛用跑的進來,不然就是你們的血壓計不準,我在家裡量都是正常的,或者就是你們說的白袍症候群吧!」我回答他:「你講的可能性當然都是有的,不過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在家裡量都是多少呢?」彭先生說:「嗯…嗯…我都有吃高血壓藥耶,嗯…其實我是沒有常常量啦。」我建議他不如先確認血壓值,加強高血壓藥物,因為沒有降到標準值,那麼現在吃的藥也就效果有限。
彭先生很執著地想知道可否照一張腦部掃描,我回他說:「你現在並沒有真正的神經學局部症狀,這麼去掃描,看到有腦中風的機會太低了,而且這不符合健保規範,如果要做,也需要自費。就算真的看到了什麼陳舊的中風,你同樣需要控制血壓,控制三高…現在去做這個檢查,效益不大。」
腦中風被提前診斷機會 微乎其微
我查看了一下他的抽血紀錄,過去低密度脂肪酸和血糖都是正常,但一晃眼也是2年前的資料了,我建議他加強高血壓藥物的同時,也同時抽血,還有追蹤心電圖與胸部X光檢查,把基本的60歲該做的體檢完成。
兩週後,彭先生回到診間的血壓是正常值的130/80,而頸部僵硬與頭暈的感覺幾乎完全改善,同時追蹤的抽血等報告也都是正常,他也放心許多。
事實上,腦中風會出現前兆的並不多見,而因此被提前診斷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反而我們能把握的三高與心律不整,是進入老年社會最常見的心血管問題,尤其高血壓的臨床症狀通常不具特異性,按時吃藥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定時量測,有吃藥不代表都有控制到位。
至於腦部掃描,在沒有任何局部神經學症狀的前提下,如果有什麼發現也都是意外,回歸到基本的三高與心律,才是預防中風最好的方式。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腦部掃描可分作電腦斷層(CT or Computed Tomography)與核磁共振(MRI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T是根據腦的密度成像,與X光原理相近,可以快速分辨腦出血(圖1),但是在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前幾個小時,腦實質密度尚未改變,因此無法辨別;MRI的參數複雜許多,影像細緻度遠優於CT,可以辨識出急性缺血性中風(圖2),也可以看到腦血管的血流分布。
在沒有任何神經學症狀的前提下,直接做CT或MRI,要能夠提早發現中風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三高與心律的定期監測或藥物控制,不論有沒有腦部掃描,都是需要做的。
CT或MRI是用以診斷腦中風而非預防腦中風的工具。(文/羅彥宇)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