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中風吞嚥困難 插鼻胃管免驚啦

2023/03/28 05:30

▲以鼻胃管餵食水、藥物或牛奶。(照片提供/羅彥宇)

▲以鼻胃管餵食水、藥物或牛奶。(照片提供/羅彥宇)

文/羅彥宇

75歲的黃先生在與家人一起晚餐時,突然發生講話不清,左手無力捧碗,雖然勉強可以站立,但明顯向左側偏移,女兒見狀立刻送醫。到了急診室,急診醫師會診神經科醫師,並啟動了腦中風的急性治療流程,而專科護理師緊接著評估病人吞嚥能力,發現他逢水必嗆,因此偕同醫師與家屬討論放置鼻胃管的需要。

黃先生的女兒當場落淚,她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會需要到「插管」治療?護理師耐心地解釋:「這個是插鼻胃管啦!並不是急救時為了使呼吸道暢通而給予氧氣的氣管插管。鼻胃管是從鼻腔放置一條軟管經過食道到胃,全長大約50公分,以便給予藥物和營養品,不然以現在嗆咳的情況直接從嘴巴餵食,很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黃小姐雖然同意了,還是有點不明白,直到在一旁看著專科護理師很俐落地將軟軟的鼻胃管順著鼻道置入,並請黃先生跟著感覺做吞口水的動作,不用兩分鐘就將鼻胃管放好,她才鬆口氣,了解到原來鼻胃管一點都不可怕。

▲置放鼻胃管。(照片提供/羅彥宇)

▲置放鼻胃管。(照片提供/羅彥宇)

直接給予流質營養或藥物

鼻胃管其實只是1條軟管,對於吞嚥困難或是意識不清無法進食的病人,可以利用這個管路直接通到胃部,給予流質營養或是藥物。急性腦中風的期間,病患有可能不僅肢體偏癱,吞嚥的肌力或協調性也受到影響,特別是清水,比起濃稠塊狀的食物更容易嗆入氣管及肺部,如果是在意識不清或咳嗽反射不明顯的狀況下,經口餵食可能更危險。因為吸入性肺炎的細菌會夾雜口腔內的多重菌叢,與一般在社區感染到的肺炎細菌不同,治療起來更為困難,一直以來都是腦中風急性重要的併發症。病人也許會因為手腳偏癱而失能,但吸入性肺炎卻會致命,所以不得不小心預防。

▲以鼻胃管餵食水、藥物或牛奶;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羅彥宇)

▲以鼻胃管餵食水、藥物或牛奶;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羅彥宇)

和「氣管插管」大不相同

雖然我們也稱「插鼻胃管」,但和緊急建立呼吸道通暢給氧的「氣管插管」大不相同。氣管插管的過程相當危險,常需要鎮靜劑或肌肉鬆弛劑,在旁全程氧氣供應,並且有呼吸器待命,緊急時甚至會造成咽喉處局部受傷。腦中風急性期的鼻胃管使用是根據病人的吞嚥功能考慮,許多病患在經歷急性期之後,經由復健與休養,在恢復部分的肌力同時,也多半能脫離鼻胃管的使用,並不一定會「拔不了管」。

不過,放置鼻胃管的動作,需要以聽診方式確保管路是到胃部,而不是進入氣管,需要合格的醫師或專科護理師親自執行,而不適合由家屬自行置放。如果急性腦中風需要插鼻胃管給予營養與藥物,我們要理解這是為了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必要之惡」,千萬別誤以為是氣管插管而放棄治療的機會。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在醫院裡的術語簡稱為NG,從鼻孔進入,經過咽喉到達胃部的透明塑膠軟管,軟管進入到胃的總長度約為50-60公分,可以藉此管路給予清流質飲食,藥物磨粉後也可和水給藥,避免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通常置放時,會在管壁塗抹水溶性潤滑劑,減少過程中摩擦造成的不適,並且以聽診方式確認胃部位置正確,而非誤入氣管。

(文/羅彥宇)

▲專科護理師在醫師監督下為病人置放鼻胃管;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羅彥宇)

▲專科護理師在醫師監督下為病人置放鼻胃管;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羅彥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