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子拒學懼學 家長秉持耐心多聆聽

2023/03/17 05:30

▲孩子拒學事出必有因,有可能被霸凌或有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tstock)

文/陳長聖

「醫生,他國二下學期,開始不肯念書,上國三後居然不肯出門,連學校都不去,我唸他、逼他去,他居然吼我!學校請我帶他來身心科看看。這該怎麼辦啊?」心急的媽媽在診間說著,在一旁是面如槁木、不發一語的少年。

「拒學」和「逃學」不同。逃學是因為對校園沒興趣、擅自離校,通常家長不知孩子行蹤,孩子可能遊蕩、甚至有犯罪行為。而拒學的孩子,面對上學時,內在會有強烈情緒不安、焦慮、恐懼,比較少反社會行為,因此這個現象也稱為「懼學」。

拒學行為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反映了兒少當下缺乏能力面對生命挑戰。常見拒學成因有:同學霸凌、師長壓力、課業困難、家內環境變故、自身的心理或身體疾病。

常見同學霸凌、師長壓力等因素

這些孩子的心理內在複雜,不同層次常彼此衝突。他們多半認同上學是重要的,卻又對上學有高度不安,他們往往自卑強烈。一旦長期拒學,光是想到實體面對同學、師長,就有壓力,故越來越難返校。

◎面對已經慢性的拒學行為,周遭的大人們可秉持耐心,使用多管齊下的策略:

●心態調整:從「曠了多少課」的扣分心態,轉變為「這週已到多少堂」的加分心態。

●聆聽孩子心聲:試著了解孩子拒絕學習的原因。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感受上,給孩子傾聽、同理,並理解他們的困難。避免說教、恐嚇、冷言冷語、哭哭啼啼。

尋求專業協助等策略 助重返校園

●尋求專業協助:導師、輔導老師、心理師、或社工師,能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困難。而身心科則能夠判斷,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等),並用精神醫療方式,減少孩子上學的心理障礙。

●校園減壓、漸進式返校:家長與校方需共同合作、討論,或降低成績、出席要求,或減少孩子面對困難的人際關係(如師長壓力、同儕壓力)。如果無法進班,或可使用輔導室、圖書室作為跳板,只要進到校園中就是大進步。

返校是漫長的旅程,大人保持耐心和支持,和孩子重建溝通和信任,能陪伴孩子重新找到學習和人生的意義。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