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說話變卡卡 原發漸進型失語症
文/羅彥宇
69歲的陳太太是一位熱心社區活動的家庭主婦,也很喜歡唱歌,但她最近出現越來越記不住歌詞,甚至講話時會突然找不到想要講的那個字。除此之外,生活自理都沒有問題,個性一如往常十分外向,但是礙於漸進性的「不擅言詞」,她的興趣從唱歌改成國畫,好友也注意到LINE上的對話,多以貼圖為主,鮮少自己打字。家人見狀越顯嚴重,因此前來就醫。
額葉與顳葉明顯萎縮
細究她的病史至少有兩年,目前雖然仍能流暢地寫名字,但是說話的語句簡短,充滿代名詞與停頓,最後只好以微笑帶過,其他神經學檢查都正常。認知功能測驗礙於語言能力,整體分數大幅下降,腦部核磁共振並沒有腦中風或是腫瘤,但是在大腦額葉與顳葉處明顯萎縮,特別是在負責語言功能的左腦。
陳太太在語言表達上由流暢轉變為困難,可以歸類為失語症。
失語症只是臨床分類的一種症候群,就如同急性腹痛一樣,病因可以很多元。臨床上遇到的失語症患者,最常見的病因是腦中風,也就是支配左腦語言區域的血管梗塞缺血所導致。
陳太太的語言障礙並非突然發生,腦血管也都正常,因此雖然同為失語症,但病因卻屬於神經退化,稱為「原發漸進型失語症」。「原發漸進型失語症」的盛行率約為每10萬人有3-4位,和漸凍人或運動神經元疾病罕見的程度相當。
由於腦部核磁共振的特徵是比較偏前面,也就是額顳葉區塊的萎縮,不同於阿茲海默症是在頂葉或更後緣的萎縮,因此在失智症的分類,常常放在「額顳葉失智症」裡頭。
顧名思義額顳葉失智症是在前面的額葉,以及兩側靠近耳側的顳葉退化所造成。額葉的退化是以行為異常、個性衝動、情緒淡漠為主;顳葉的退化則是跟語言理解困難、時空定向錯亂,以及短期記憶衰退有關。
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的年齡較輕,落在50-70歲之間,更因為主要症狀不是跟記憶有關,一般民眾甚至是非專攻失智症的醫師,很容易忽略而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
額顳葉失智症雖然也沒有特效藥,但若將其誤以為是阿茲海默症,而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的話,將有可能加劇行為衝動或情緒暴躁的症狀,使得照顧更為困難。
陳太太所罹患的是更少見的額顳葉失智症類型,即偏向單側左腦退化的「原發漸進型失語症」,目前以歐美語系為主的神經學家,根據語言的理解、形成、覆述等特性,進一步將其分成3種類型。我們在花蓮慈濟醫院的診療經驗裡發現,現有的3類分型難以套用在中文語境的病患診斷,目前正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積極合作,進行這類罕見以失語症為主的失智症研究,希望更進一步找到治療的方向。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美國電影明星布魯斯威利去年因「失語症」而提前息影,近來媒體更提到「額顳葉失智症」的診斷關鍵字。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是由於額葉與顳葉位置退化造成的失智症,常見致病的蛋白是濤蛋白(tau protein),多半影響語言、人格、行為,其中以失語症為主要表現的稱為原發漸進型失語症(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
若將額顳葉失智症誤以為是阿茲海默症,進而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將容易引起暴躁情緒,使得照顧更為困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