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寒假作息混亂調不回 家長多陪伴紓緩開學焦慮
文/陳長聖
在連續長假後,門診常聽到孩子有類似故事:放假久了,時常熬夜用3C產品,開學之後時差調不過來;或是想到寒假作業沒完成,可能面對師長責難,接著就情緒焦慮、難過,甚至對自己產生厭惡、無力等感覺。
這些孩子感性上難以面對開學,卻又找不到紓解壓力的方法,害怕父母不理解,悶在心理,真上學之前,內在壓力就轉化出許多身體症狀:腹痛、頭痛、全身疲倦想睡覺、胸口悶喘不過氣。開始請病假,但病假請多了,久而久之卻越來越害怕上學,好像又再也回不去學校了……。
門診懼學孩子變多
近3年來,疫情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孩子使用3C年齡下降,使用時間到半夜,影響睡眠);疫情下,大人們的經濟壓力、生活不穩定,大人紛爭,讓孩子們缺乏安全感;更有染疫之後,免疫反應失調影響腦部,讓原本不焦慮的孩子展演出更多焦慮情緒。諸多因素,海外研究和我們臨床都觀察到,來門診焦慮、懼學的孩子變多了。
懼學又稱拒學,是指孩子上學有極度困難,因情緒困擾而常難以到校。預防拒學,開學初階很重要,親子可以一起做:
●健康飲食:
高油脂的大魚大肉、零食攝取太多,可能影響大腦情緒協調穩定。年節放縱之後,讓餐盤上的飲食回歸均衡,確保身心健康。
●調整作息、出門接受日照:
假日期間如多日熬夜,需調整時差。設好鬧鐘,固定在平日的時間起床。若醒來之後無精打采,可以早餐完後親子一起出門接受日照,一起去校園附近晃晃,準備「回到學校」的儀式感。
●關心孩子對開學的感受:
作業進度如何呢?在學校跟同學相處可還順利,有沒有被排擠?考試會不會讓人喘不過氣來?有難以面對的師長嗎?父母可用開放式問句,「快要開學了,準備得如何?」耐心聆聽孩子的回應,當孩子說出自己困境時,避免用「這哪算什麼」否定孩子的困擾,可以說「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作孩子面對挑戰的好隊友。
一旦長時間的拒學產生,解決方案需要父母、教師和醫療專業人員的合作。身心科可以處理孩子的憂鬱焦慮情緒疾病,校方可以採用漸進式返校等策略讓孩子接受校園。而家長需要處理自己的過多負面情緒,因有心靈安定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順利走出家門!
(作者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