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每天快走10分鐘 憂鬱症風險降18%
文/柯俊銘
您喜歡運動嗎?正所謂「知易行難」,雖然你我都知道運動對健康很重要,但常因要耗費太多力氣或時間而難以持久。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2021年我國13歲以上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僅有33.9%,相當於近7成民眾無此習慣。而前些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將「運動不足」列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4大危險因子之一,鼓勵民眾每週應累積逾15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運動。如果想要達標,又不想讓自己太累,被公認最易實踐的運動就是快走。
以往文獻證實,快走有助維持理想體重、提升心肺適能和肌耐力,更能降低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的報告指出,快走還具有預防憂鬱症纏身的作用。
該研究由服務於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專家索仁.布拉基(Soren Brage)和吉姆.伍德考克(James Woodcock)等二人共同主持。他們針對15篇探討運動和憂鬱症之間關聯性的論文(註:總樣本數高達19萬餘人)進行整合分析。
趁通勤加快腳步 健身甩憂鬱
結果發現,和不運動的人相比,每週快走1.25小時,亦即平均每天花約10分鐘快走者,往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竟可減少18%。若每週快走增加到2.5小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則能減少約25%。
研究者表示,完全不動的人只要願意開始快走,就能看到明顯好處。其建議大家不妨利用每天通勤時間,加快腳步活動一下,在健身之餘,也能甩開憂鬱,讓情緒、精神變得更好。
快走的運動門檻雖低,親切好上手,但專家提醒需依個人體能狀態,選擇適當強度,再逐漸增加速度。另外,快走時務必要穿有足弓支撐且舒適的鞋子,避開人煙稀少或顛簸路滑的地方,且行進前的熱身和結束後的伸展收操也要做到,這樣才能將運動傷害減到最小。
不妨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將快走融入日常生活中!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