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要疏通 別當「肝」苦人
文/邱伯恩
35歲蔡小姐(化名)進診間問說:「明明睡飽了,卻常覺得疲倦,也有口臭、嘴角破、長痘痘的情形;同事說我是肝火旺,可是去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GOT、GPT)都正常。」
許多人和蔡小姐一樣有相同的問題,其實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對於器官的認知不同,中醫學上指的肝,是包括肝在內的生理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與現代醫學中位於人體右邊肋骨下面,會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肝是不一樣的。
中醫學上最早描述肝是來自《黃帝內經》中的臟象學說,認為肝在五行中屬木,主要功能為「疏泄」與「藏血」,疏泄是指人的精神情緒、消化,以及與氣、血、水的流通;而藏血則包括了血液的儲藏及調節,除此之外,肝與膽互為表裡,會影響到膽汁的分泌。
中醫講求在順應四季節氣、陰陽變化以採取不同的養生方式,《黃帝內經》也寫到「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天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可使肝氣順暢,但養肝可是四季都要注意的。
肝氣升發太過 損傷肝臟
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就會損傷肝臟,養肝可從「疏通肝氣」、「滋養肝血」兩大方向著手。
綠色與酸性食物疏通肝氣
疏通肝氣可以多食綠色與酸性食物,綠色食物如葉菜類、海帶等有助疏肝養肝(圖1);酸味入肝,如烏梅、山楂等具收斂作用,可調節肝氣。可搭配穴位按摩,首選太衝穴(圖2),此穴位於第一與第二腳趾,指骨結合凹陷處,每天按壓3次,每次5-10分鐘。
當肝氣鬱結、肝血不足,體內氣血津液無法順利輸送,津液不足會造成陰虛,生內熱,因此必須滋養肝血。滋養肝血時可以透過補充滋陰養血的食物,如黑木耳、桑葚等幫助身體滋補津液,並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
可搭配穴位按摩滋養肝血
滋養肝血可搭配穴位按摩,首選足三里穴(圖3),位於膝蓋外側下方4指寬凹陷處,每天按壓3次,每次5-10分鐘。
佐以清肝茶:決明子、枸杞、菊花各2錢,以500c.c水加熱至滾(圖4),此方可清肝、明目、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中老年人長期飲用此茶飲,可穩定血壓,甚至是減肥、促進新陳代謝,都有不錯的效果。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