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高國晉逝》醫護過勞? 身心科醫:心累了=大腦過勞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護人員長期工作超時、超量,過勞話題再起,衛福部桃園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周佳正生前每日睡眠不到4小時,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下,可以想見醫師的身心俱疲。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身心科醫師王紹丞提出呼籲,當有「心好累」之感,並不是自己想太多,而是大腦真的在過勞。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主治醫師高國晉今年59歲,在林口辦公室被發現昏厥倒地,當時已無心跳、血壓。今(2025)年初台北榮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柯信國僅53歲參加完忘年會後,醉倒在家門口前猝死。醫界相繼失去多位名醫,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臉書專頁「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一則評論,探討醫師的過勞與憂鬱。美國醫師過勞問題日益受到重視,2022年探討醫師過勞的學術論文指出,近幾年過勞情況是20年前的10倍,這種過勞可用「身心俱疲」來形容。
不單是醫界過勞,如今職場上不少病患向王紹丞求救,心累怎麼辦?王紹丞說,「別急著回到從前的自己,因為那個版本早就撐不住才會當機。」要把生活升級:把過勞的日子打補丁、把讓自己窒息的人際事務打包封存。他叮嚀,「別怕重新設定,你不是壞掉了,只是需要重新設定成『更適合活下去』的版本。也放心,『更新』不會刪除你最重要的那部分。」
但對於心累成常態、累積很久的人,王紹丞直言,慢性化後的確比較難。他指出,根據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研究發現,長時間用腦會讓大腦中「麩胺酸」(glutamate)累積過多,引發認知疲勞,讓人衝動、難專注、判斷變鈍。所以當什麼都不想做、連小事都卡關,那不是發懶帶過,而是大腦在告訴你該休息了。不過,多數人都忽略要休息的警鐘,總是想著再「撐一下」就過去。王紹丞說,經專業治療可以增進休息的效率,但好好休息才是真正的解方。
此外,王紹丞指出,大腦的休息和一般的休息不太一樣,有些人雖然身體休息了,但腦袋還是不斷地思考。在健康狀況下,大腦是會自行休息,另外,運動則是一種維持健康的方法,可在睡前進行小小儀式,讓身心靈放鬆,也比較易入眠。
相關新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