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吃冰好壞? 中西醫觀點一次看

2025/07/04 10:09

中醫認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喝冷水和溫水並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不是由於潛在的營養缺乏、飲食失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每天吃冰喝冷水並不一定有害。(圖取自photo AC)

中醫認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喝冷水和溫水並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不是由於潛在的營養缺乏、飲食失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每天吃冰喝冷水並不一定有害。(圖取自photo 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台灣,傳統醫學文化深入日常保健的習慣,只會說「喝冰水不好」從沒提過「冰水如何影響健康」,彰濱秀傳醫院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邱伯恩說明,傳統醫學認為吃冰喝冷水即屬於「寒邪」,此外,美國有研究喝冷水後鼻涕會變稠、頭痛、日本則發現喝低溫的水胃部收縮次數會減少。但也有科學文獻證實,冷水能促進代謝、提升運動表現、支持減重、刺激警覺性。

中醫角度看冰水

邱伯恩在臉書專頁「中醫好邱-邱伯恩醫師」說明,傳統醫學認為「六邪」,也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這些元素會造成身體各式各樣的症狀,其中吃冰喝冷水即屬於「寒邪」:

●阻礙脾胃運作。

●降低氣的流動能力。

●增加體內濕氣積聚。

●進而影響整體消化與免疫系統。

邱伯恩指出,脾胃在傳統醫學中負責食物的運化與氣血的生化,當冷水進入體內,其寒性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另外,傳統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有言「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是指疼痛本質源於氣血不通,當寒氣侵入體內,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氣滯血瘀」,進而引發月經疼痛與其他婦科問題。

西醫研究看吃冰危害

邱伯恩分享幾篇研究,從客觀的角度來討論吃冰飲冷對身體會造成問題。

●1978年美國胸腔科醫師學會發表在《CHEST》雜誌上發現,喝了冷水後鼻涕會變稠,並持續半個多小時。

●2001年另一項研究發現,7.6%的女性在喝了150毫升冰水後會出現頭痛。

●日本早稻田大學體育科學研究生院2020 年研究發現,飲用2°C的水10分鐘後,胃部收縮次數減少到每3分鐘約6次,而飲用60°C的水每3分鐘胃部收縮次數約為10次。

西醫研究看吃冰積極效果

●2003年,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博施曼博士團隊發現,飲用22°C的水,比體溫水(37°C)產生額外30kJ的能量消耗。

●冷水對於運動者尤其重要,《運動科學與醫學雜誌》的研究也指出攝取16°C的涼水可有效控制運動中的核心體溫上升,保持運動員的耐力。

●冷水也有助於身體產生腎上腺素,讓人感覺警覺,而且不會產生含咖啡因的飲料帶來的副作用。

邱伯恩認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喝冷水和溫水並沒有太大差別,如果不是由於潛在的營養缺乏、飲食失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每天吃冰喝冷水並不一定有害,適度的吃冰飲冷可以維持身體水分、提高部分運動表現。

邱伯恩說,傳統醫學是研究如何平衡、哪些食物在不同時間對不同的器官發揮什麼作用,以延長健康、預防疾病為目標的經驗醫學。因此,建議如果想從傳統醫學的角度變得更健康,從今天開始「將冰飲換成室溫或溫水」即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