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席捲中國 症狀、治療一次看懂
相關新聞請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傳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疫情,且感染者多半為幼童。實際上這並非新興傳染病,台灣過去經常有類似病例,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其實沒那麼可怕,跟其他感冒呼吸道病毒差不多。感冒症狀發燒咳嗽都可能有,嚴重者肺炎會喘。最大問題是只能症狀治療,沒有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使用化痰藥物和類固醇等等藥物治療,成年人感染的致死率低於千分之一。然他提醒,這項目篩檢需自費,多數醫療院所無法檢測。
另外林氏璧也提醒,hMPV是透過飛沫傳染為主,因此戴口罩、勤洗手可有效預防。不過該疾病還沒有疫苗與專門的藥物,不過現在hMPV開發計畫正在進行中,未來可望有疫苗面市。
疾管署《感染控制雜誌》112年8月第三十三卷四期說明,hMPV 感染可出現一系列呼吸道症狀,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導致住院和死亡。目前對 hMPV 感染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輕度感染建議症狀治療,至於嚴重病例,則需要提供積極的重症支持治療,可能需要氧氣治療、呼吸支持和機械通氣等
如何傳染的?有潛伏期嗎?
疾管署說明,hMPV普遍存在全球,在冬季與早春較為常見。其潛伏期多數為5天左右。
hMPV 的傳播方式很可能是透過直接或密切接觸受污染的分泌物,可能包括透過大顆粒氣溶膠、飛沫或物品表面,但不包括小顆粒氣溶膠傳播。因此,保持至少 180公分的物理距離可以避免hMPV的飛沫傳播。
hMPV也容易在住院的成人及兒童間發生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包括兒科血液腫瘤病房的病患,以及居住在養護機構的成人,都曾被報導發生院內感染。若在長期照護機構爆發群突發,其傳染率可高達34% 至72%。
感染的話將有哪些症狀?
症狀部分,感染者會經歷由輕到重,先是幾天無症狀,接下來長達一週的上呼吸道症狀,之後逐漸緩解;嚴重的狀況,則是出現喘鳴,若是需要住院者,可能發生支氣管炎或哮喘惡化,直到發生肺炎與急性呼吸窘迫症。
兒童感染hMPV所出現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發燒及喘鳴居多。成人的臨床表現多為咳嗽、鼻塞、流鼻水、聲音沙啞、甚至會喘鳴,然而發燒比例不多。呼吸困難和喘息常見在老年患者中,而聲音嘶啞在年輕人中常見 。
如何治療?
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輕度的 hMPV 感染,通常建議進行症狀治療,例如退燒藥、止咳藥、保持充足水分攝取。嚴重時若發生呼吸窘迫,可能要住院。
如何預防?
在個人預防hMPV感染方面,主要措施包括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減少接觸hMPV感染者及避免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的場所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