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保護兒少 國外NGO分享21項兒少性剝削者跡象

2024/04/16 18:48

國外NGO分享多項兒少性剝削者可能會做的事,只要多一份戒心便能免於危害。(圖取自freepik)

國外NGO分享多項兒少性剝削者可能會做的事,只要多一份戒心便能免於危害。(圖取自freepik)

相關新聞請見

健康網》亂親亂摸小朋友算性騷! 10種方法教孩子擺脫侵犯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某藝人傳出持有兒少性影像後,連帶使得背後的偷拍論壇手法與成員犯罪樣態曝光。不少家長擔憂孩子涉入其中,加上加害者有過去形象良好的藝人,高級會員中甚至有軍警;以及過去被披露的兒少性剝削者不乏大學生、教師,使得預防更為困難。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在臉書粉專「蘇妍臣-婦孕幼童營養師」發文,分享美國非營利組織之分析指出:潛在兒少性犯罪者的21種跡象。當你注意到旁人有以下任何一項以上的行為,都該提高警覺。

1. 在有兒童的地方工作或當志工;本身沒有自己的孩子,卻有很多兒童玩具,例如電子遊戲、樹屋、火車組合、娃娃系列等。

2. 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比成人或同儕還多,甚至做出不成熟或幼稚的行為。

3. 有個經常與他相處,且他說自己「最喜歡」的孩子。(可能隨時間過去而有所不同)

4. 沒有適當原因,無緣無故贈送孩子禮物,或享受特權;並且要求孩子保守秘密,也不能跟家長說。

5. 對孩子過於熱情:包含擁抱、搔癢、絆倒、抱孩子,或要求孩子坐在他們腿上。

6. 無視孩子說「不」、「停止」的要求,忽視孩子意願的身體接觸。

7. 長時間凝視或觀察孩子。

8. 不妥當地評論孩子外表,甚至說出調情或曖昧的言論。

9. 認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擁有特殊的權利/特權。

10. 渴望了解家長的個人生活,以及孩子的喜好等細節。

11. 過於恭維家長跟孩子,同時吹噓自己的成功、成就、慈善行為、個性慷慨等。

12. 如果是單親父母(尤其是母親)需注意交往的對象。對方可能表現出「好得難以置信」,或者表現出有興趣擔任孩子的父親角色。

13. 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也很感興趣。

14. 試圖與孩子建立一種友情感,植入讓孩子遠離家長的想法,像是會跟小孩說:「我知道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年紀已經夠大了,可以不理家人獨自出門」。

15. 試圖讓家長懷疑自己的保護本能,例如對家長說「你不是直升機父母吧,不需要一定要待在孩子身旁,不是嗎?」

16. 主動向家長提議「幫忙」帶孩子,例如這些情境:

16-1.家長在購物時,陌生人表示可將孩子帶離家長身邊去遊樂場

16-2.孩子出門運動,熟人主動提出可自行帶孩子出門,只有他陪伴兒童

16-3.製造與孩子獨處的機會,沒有家長在旁,只有他和孩子旅行或過夜

16-4.要求孩子每天早點到學校或晚點上課

17. 如果孩子擁有特殊天賦(音樂、藝術、運動等),很可能提出給孩子特殊機會:像是家長不用在場的私人課程、攝影機會等

18. 不斷跟家長暗示孩子「有問題」或經常撒謊。(以抹黑孩子未來反應的內容)

19. 儘可能要求孩子減少穿衣、上廁所關門等尊重隱私的需要,甚至會想辦法讓兒童裸體正常化。

20. 透過社群媒體、簡訊、電子郵件等與孩子私下交流的人。

21. 花大量時間觀看色情內容的人,尤其是觀看兒童色情內容的人(觀看兒童色情內容不是興趣或好奇心,而是參與對兒童性犯罪。)

蘇妍臣補充,「只要有習慣觀看未成年A片的人,就是可能是參與對兒童性犯罪的罪犯。」

撰寫該文章的美國的非營利組織補充說明,會傷害幼童的人,不一定平時就凶神惡煞,多數很和藹可親,甚至有極大的魅力;且同時強調每個加害者的樣貌都截然不同,很難找到一套公式來觀察。另外,部分加害者懂得放長線釣大魚,因此不僅是剛認識的人,即使是認識很久且很信任的人,都要仔細觀察。即使困難,他們仍建議大人提高警覺,同時提醒孩子:若遇到不舒服的接觸,應大聲說出來;也要讓大家知道自己懂很多,可能會讓心懷不軌者退縮。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