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寶林茶室案》別驚慌 不是每盤合菜都產毒! 醫:掌握一關鍵 不會中
相關新聞請見: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中毒案,2名死亡個案檢體驗出「米酵菌酸」。醫師姜冠宇強調,米酵菌酸可見於富含脂肪酸、含水份、會發酵機會的食物,但要產毒還需符合條件!要在富含蔗糖、氨基酸、纖維素環境中,溫度達25-35℃時,以及與其他菌株共生,才有機會產毒。因此只要謹記合菜類食物,「儘速冷凍,不要放常溫,絕對避免高濕熱環境」觀念,便能預防,不必過於害怕和恐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專「姜冠宇醫師」發文表示,米酵菌酸屬「唐菖蒲伯克氏菌」的「椰毒病株」,是家族中唯一一支會產毒,但產毒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能避開產毒條件即可。
姜冠宇進一步說明,米酵菌酸容易出現於富含脂肪酸,還有含水份、有發酵機會的食物中,但前提是要在擁有豐富的蔗糖、氨基酸、纖維素3者皆有的環境中,也就是培養米酵菌酸的「培養皿」,概念類似於中華料理中的「合菜」,散裝放在那邊。
而溫度也是影響菌株關鍵之一,姜冠宇提到,置放在常溫偏高溫的環境,大約是25-35℃,其實就是放廚房的意思。待一段時間後,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這個「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家族就有可能叢生,但仍要強調,其中的椰毒病株,未必是這一整群兄弟的優勢株,要它產毒,還要和親兄弟共生。
至於米酵菌酸容易與哪種菌株共存呢?姜冠宇舉例,在食品中,米酵菌酸菌株通常與其他博克霍爾德菌屬共存,如洋蔥伯克霍爾德菌等。因此,由此可知,相同的培養皿未必每一盤都有產毒。
若在實驗室培養皿的觀察產毒特徵時,姜冠宇指出,像是出現不溶血的灰白色菌落、菌苔發紅等變化,才可能作為產毒菌株的特異性表徵。因此特別強調,即便這個菌種(應該說整個宗族)在台灣,在相同條件,也不一定每盤都會產毒,吃飯不用害怕和恐慌。
姜冠宇提醒,了解該觀念後,也要謹記合菜複雜的食物,要儘速冷凍,不要放常溫,絕對避免高濕熱環境,就不會產毒了,只要花點心思觀察廚房的食物保存,再安心用餐,便能預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