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不單只是牙周病 口腔細菌也與大腸癌有關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眾所皆知,口腔衛生不佳的人可能會罹患牙周病,但鮮少人知道,這種會導致牙齦病變的「具核梭桿菌」竟然大量存在於大腸癌細胞中,而且當腫瘤發生肝轉移時,這種細菌也跟著出現在轉移的癌組織中。
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出版的《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時報出版)一書中指出,2011年分別有3組科學家同時研究「大腸直腸癌」和「遠離癌症的正常大腸組織」。在比較這兩組樣本的腸道菌叢後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樣本有一個共同處,那就是存在大量的「具核梭桿菌」基因。
貝核梭桿菌存在於大腸癌細胞中
2014 年有研究發現,「具核梭桿菌」竟然是「穴居在」大腸癌細胞中。也就是說這些細菌住在大腸癌中,不過是在癌細胞的外面。研究發現,有一半的大腸直腸癌可找到這種細菌的存在,而且令人驚訝的是腫瘤發生肝轉移時,這種細菌也跟著出現在轉移的癌症組織中。
肝臟轉移癌也可發現此菌
曾嶔元表示,研究人員發現,原發的大腸直腸癌和肝臟轉移癌相隔兩年,但是出現在肝臟癌組織的細菌是原先就感染在大腸癌上面的,並不是後來才感染得到的。換句話說,如果原先的大腸癌沒有感染這種細菌,那麼肝臟的轉移癌也不會有這種細菌。
研究人員認為,顯然具核梭桿菌是隨著大腸癌一起轉移到肝臟的。科學家為了解此菌是否是大腸的癌一部分,於是把感染具核梭桿菌的大腸癌接種到老鼠身上,讓這個癌組織長大後,再切一小塊移植到另外一隻老鼠身上。如此重複4次,到了第4隻老鼠身上後,還是可以從這個移植的大腸癌內發現這種細菌。
當科學家用殺菌劑「甲硝唑(metronidazole)」治療移植的老鼠後,具核梭桿菌被殺死了,腫瘤的生長也跟著減緩了。相反地,用紅黴素當作對照組(紅黴素無法殺死具核梭桿菌),則可以發現,腫瘤的生長不受影響。顯然具核梭桿菌可提供某種大腸癌需要的東西。雖然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具核梭桿菌的確在大腸癌的發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