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 少吃多動延緩發病
圖‧文/余宜叡
◎案例一:
80多歲的陳婆婆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20年。今年成人健檢發現,空腹血糖108mg/dl,為糖尿病前期。因此向她解釋健檢報告的意義,也提醒她飲食注意事項,並告訴她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也安排她接受後續的追蹤。
沒想到才短短3個月,她的空腹血糖就飆升到135mg/dl,糖化血色素7.4%。確診為糖尿病。
原來她因為天冷,沒有出門運動,也還是一直有「清菜尾」的壞習慣,為了不浪費都會把食物吃光光。
空腹血糖101-125mg/dl就是「糖尿病前期」,此時胰臟的部分功能已經退化受損了,若放任不管,沒有調整飲食和運動,有很高的機會轉變成糖尿病。因此血糖值在這個範圍內的人,要趕緊尋求醫療團隊的介入,改變飲食習慣,以延緩步入糖尿病。
◎案例二:
50多歲的李先生在成人健檢時發現,空腹血糖異常110mg/dl,同時有高血脂。在告知他高血糖和高血脂對身體的危害後,他痛下決心,每週運動5次以上,每次都30分鐘以上,風雨無阻。
日常飲食也注意種類和攝取份量。這樣持續了3年,中間回診追蹤血糖,只要發現空腹血糖偏高,他就配合醫療團隊檢查運動和飲食的問題,並接受專業且實用的建議。
李先生最近一次追蹤空腹血糖105mg/dl,糖化血色素6.1%。
單純的飲食運動習慣改變,加上定期和醫護團隊的討論運動和飲食上可再加強的地方,他「賺到」5年不用吃藥的時間,只需定期追蹤,目前他朝10年、甚至20年不吃藥的目標努力邁進。
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糖尿病患的年齡層一直下修。其中有許多人在公司或機關例行體檢時,意外發現空腹血糖值在101-125mg/dl,卻以為是前一天吃太多造成的異常,沒放在心上,也沒有再次和醫療團隊討論追蹤。最後造成這些糖尿病前期的人最終演變成糖尿病患,需使用藥物控制。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只要和醫療團隊合作,針對生活作息、工作形態和飲食習慣,執行個人化且專業實用的建議,如:每天增加20分鐘以上的運動、每餐少吃兩口飯等,是可以維持糖尿病前期不惡化,甚至回復到正常血糖值。
只要生活上做一些小努力,就可以獲得血糖的大穩定。(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