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缺鐵性貧血
文/高于涵
◎什麼是「缺鐵性貧血」?
當人體缺乏鐵質,使得血紅素無法順利合成,導致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降低氧氣運行。若紅血球攜帶氧氣運行到各組織的量不夠,就會造成組織和器官缺氧,以致容易疲倦、頭暈、臉色蒼白、血壓降低。
◎目前已知有3個原因:
●血液的流失,最常見是女性經血過多症或因潰瘍、結核、寄生蟲感染等引起的胃腸道出血。
●因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攝取吸收減少。
●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若無適當的補充鐵質也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
◎醫院的常規檢驗:
●一般血液常規檢驗:藉由全血球計數分析,觀察血紅素、血球容積比、平均紅血球容積、平均紅血球血色素,檢驗數值皆會下降。
●紅血球型態檢查如下說明。
◎一般生化常規檢驗有
●血清鐵(serum iron):評估人體內鐵質的含量。
●清鐵蛋白(ferritin):評估身體組織中鐵質的存量。
●總鐵質蛋白容量(TIBC):評估血液中有能力和鐵結合的蛋白質檢測,結合能力的改變都與鐵的攝取、儲存、吸收以及釋放的機制有關,在缺鐵性貧血患者身上,血清鐵與鐵蛋白呈現下降,而總鐵質蛋白容量上升,就可以初步判定你是否有缺鐵性貧血存在。
目前治療方式以口服、注射鐵劑方式或藉由攝取紅肉、瘦肉食物,且含有豐富蛋白質可幫助鐵吸收,也可多吃高鐵蔬菜、豆類、番薯葉等深色蔬菜,不但含鐵量高,還含有幫助製造紅血球的葉酸。
(作者為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臨床血液組醫檢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