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又耳鳴 當心頸頭症候群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肩頸痠痛伴隨耳鳴、暈眩、眼睛乾澀,當心是「頸頭症候群」!
一名50歲女性10年前脖子受傷後,就時常覺得頸部痠痛、僵硬,轉動時還會發出「卡卡」聲。不僅如此,睡覺時常落枕,甚至頭頂、眼周都會痛,還出現頭暈、耳鳴,嚐試過按摩、推拿等方式,仍無法根除,輾轉就醫後,才確認是「頸頭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指出,頸部是腦部與身體各部位傳輸訊息的必經途徑,一旦頸部有疾患可能導致頭痛及五官症狀,包括:耳鳴、暈眩、噁心、想吐等症狀伴隨而來,也與肩痛、肘痛及軀幹疼痛有關聯,甚至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姿勢控制及動作表現等。
長期滑手機 病患有年輕化趨勢
杜育才說,最近求診的病患中,約有1/3是頸頭症候群,除了受傷引起外,「低頭族」和「烏龜脖」都可能因姿勢不良,從原本的肌肉筋膜疼痛症候群伴隨五官症狀,演變成頸頭症候群。最近就收治不少學生病患因長期滑手機、用電腦,出現眼睛乾澀、畏光等症狀,顯示頸頭症候群有年輕化趨勢。
杜育才說,首先要改善日常生活不良的頭頸姿勢或工作環境,例如使用電腦時,腰桿、脖子都要挺直,滑鼠不要放太遠,手機也不要拿太低,減輕頸部負擔;平常可做矯正及伸展運動,像是肩、臀、腳貼牆站立、收下巴、眼睛平視前方、頭部重心在肩膀正上方,同時縮小腹、夾臀,每次約站5-10分鐘(圖1)。
進階版則可在頭頂放本書。也可以手推頭,同時頭部要對抗手的推力(圖2);或進一步用手將頭往左右側扳(圖3),達到伸展效果。
杜育才指出,在調整姿勢、復健、運動後,若仍不見明顯改善,才會搭配口服藥物、物理治療、針灸、激痛點注射、增生療法及神經阻斷術等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