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針灸治「靜脈曲張」 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015/11/06 06:00
針灸治「靜脈曲張」 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圖2,曲池穴在肘彎處。(照片提供/林彥廷)

文/林彥廷

針灸治「靜脈曲張」 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圖1,血海穴在膝內側。(照片提供/林彥廷)

38歲的連小姐是百貨公司的櫃姐,長期久站使得她的小腿出現像蚯蚓般的靜脈曲張,看起來很不美觀,她只好選擇較深色絲襪遮掩。

針灸治「靜脈曲張」 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靜脈曲張好發於小腿、大腿和腹部。(照片提供/林彥廷)

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好發於小腿、大腿和腹部,常見於久坐久站、長時間負重的工作者。懷孕時因為荷爾蒙改變,骨盆血管和體重的增加,影響靜脈回流,也提高了靜脈曲張的機率。

針灸治「靜脈曲張」 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靜脈曲張好發於小腿、大腿和腹部。(照片提供/林彥廷)

靜脈曲張除了影響外觀外,還會伴隨痠、脹、痛、麻或搔癢灼熱等症狀,主要原因是腿部靜脈瓣膜退化,無法有效幫浦血液回流,加上重力因素,靜脈管內的壓力使得管腔曲張變形。嚴重的靜脈曲張還會產生皮膚炎、血栓靜脈炎、小腿潰瘍和靜脈破裂、出血等併發症。

中醫屬「筋瘤」的範圍,由於先天稟賦不足,筋脈薄弱,加上久行久立,過度勞累,進一步損傷筋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於下阻滯脈絡而成。

◎靜脈曲張依證型可分為:

●氣虛下陷:

下午或勞動後,患部腫脹明顯,伴隨精神不振,動易汗出等症狀,舌質淡胖、舌苔白膩、脈象緩弱,可以補中益氣湯加槐花、牡丹皮加減。

●氣滯血瘀:

患部浮筋明顯,有壓痛或刺痛感,多見於精神緊張或久坐的上班族,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象弦緊,可以血府逐瘀湯合金鈴子散加減。

●寒濕凝滯:

下肢浮腫伴隨沈重感,遇冷易有冰冷、麻木感,舌質淡紫、舌苔濕滑、脈象細澀,可以當歸四逆湯加減。

●濕熱下注:

患部有灼熱搔癢感,伴隨口乾舌燥,大便黏臭等。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可以四妙散合活絡效靈丹加減。

針灸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局部取穴如三陰交、足三里、太衝、豐隆等;遠端取穴可取血海(圖1)、曲池(圖2)。對於較嚴重的患部可適度放血來減輕症狀。

忙碌的現代人要預防靜脈曲張,可以保持快走的習慣,久坐時,適時抬腿;避免過度緊身的衣物,以防止血液鬱積在下半身;保持理想體重並且戒菸。對於已有靜脈曲張者可適度穿著彈性襪來防止惡化。

(作者為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