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對症兼治標本

2015/08/18 06:00

文/蘇聰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腹痛、腹瀉的經驗,若是偶爾出現,倒也無妨,只要避免暴飲暴食,或不吃生冷和腐敗變質的食物即可。但若次數增多,且持續時間太長,並夾有血便黏液及裡急後重(急著大便,卻只上了一些,但便後還想再便)的情形,可能是因潰瘍性結腸炎、腸癌等,不能等閒視之。

一般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因腸道感染所致,但其他疾病如急性細菌性痢疾、自體免疫反應、情緒激動、遺傳、勞累、飲食失調、某些繼發性感染,以及壓力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等,也會出現腹痛、腹瀉,應盡速就醫,查明病因。

根據中醫觀點,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須以調整臟腑功能失調為主,再依據不同症狀,運用具有「堅腸止瀉」作用的藥物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標本兼治」效果。

◎臨床上常見情況可分5種:

●濕熱內蘊:大腸濕熱所致,以青壯年人或飲食不節者最常發生,患者常腹痛、腹瀉、糞便夾有膿血或黏液、排便不暢、肛門灼熱、口渴、小便黃赤,治療上宜清腸利濕、理氣止痛。

●肝脾不和:肝氣不舒,橫逆犯胃所致,除了腹痛、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患者也會肋脅脹痛、腹脹、噯氣、心煩、胃口不好、且生氣時症狀加劇,應用平肝和胃的藥方來治療。

●陰血虧虛:陰血不足,虛火上炎所致,患者除了久瀉不止、便下膿血、午後抵熱、頭暈目眩、腹中隱痛的感覺外,甚至還會出現失眠、盜汗、心煩易怒、乏力、消瘦的情況,治療上宜清熱養陰、益氣固腸。

●脾胃不攝:脾胃虛弱所致,除了腸鳴泄瀉、糞便中挾有不消化食物和黏液、腹部隱痛,患者也會有疲倦無力、食慾不振、面色憔悴等現象,治療上宜健脾益氣止瀉。

●脾腎兩虛:脾腎虛衰所致,多因年老體衰或房事過度,脾腎虛冷或大病後引起,此類患者有腹痛腹瀉,常於黎明發作,大便中挾有黏液、四肢冰涼、怕冷、腰膝痠痛、面色蒼白,治療上宜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另外,也可在脾俞、胃俞、大腸俞、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及公孫等穴針療,以幫助療效。

若是對多種藥物反應不佳的頑固性潰瘍性結腸炎,應注意其現象是否為腸結核或腸梗阻等造成,最好找腸胃科醫師檢查較妥。

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也是直結腸癌的警訊,如果家人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伴有黃色黏液,並有腹脹腸鳴、下腹部疼痛、肛門指診可觸及腫塊等現象,就極可能是直結腸癌的徵兆,應儘早診察、就醫。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