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婦人反覆中風…「心洞」沒閉合

2015/06/03 06:00

醫師使用閉合器將卵圓孔閉合。(院方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醫師先用導管穿過開放性卵圓孔。(院方提供)

66歲黃女士原本身體健康,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史,卻在42歲那年突然中風,20多年來又反覆發生數次小中風,讓她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沮喪,日前再次感到胸悶,趕緊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就診,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心臟開放性「卵圓孔」問題,經心臟內科醫師使用閉合器將卵圓孔閉合,有效降低再次中風機率。

慈濟醫院心臟科醫師鄭詩璁說,人類在出生兩週內,心臟的「卵圓孔 (foramen ovale)」 未關閉屬於正常生理狀況,其後會隨著左心房壓力上升,在出生後一個月內自行閉合,將左右心房完全分隔開,不再有由右到左分流,但如果卵圓孔該關閉而未關閉,就是所謂的「開放性卵圓孔 (Patent Foramen Ovale)」。

根據醫療文獻紀錄,約有 5~20% 的人卵圓孔沒有自動關閉,雖然開放性卵圓孔一般不會有明顯症狀,可能勞累時會出現氣促、心悸、心房顫動等狀況,但患者在做激烈運動、潛水、甚至咳嗽或用力憋氣時,血流就有可能由右心房分流至左心房,一旦發生靜脈血栓時,栓塞有可能由右心經過開放性卵圓孔而進入左心,如果跑到腦部就有可能造成暫時性腦缺血或阻塞性腦中風。

鄭詩璁說,根據臨床研究,大約四分之一病患無法確認中風原因,其中有許多和開放性卵圓孔呈正相關,而且具有開放性卵圓孔的患者,即便使用藥物治療後,再度中風的機率仍舊很高,醫師確認黃姓婦人的病因後,使用導管技術與3D超音波精準定位,使用閉合器將其卵圓孔閉合,降低再次中風機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