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部分植物人有意識!意識障礙治療欠缺 學者籲成立研究型醫學中心

2025/04/05 17:02

藍亭(左一)呼籲,政府應指定或成立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藍亭提供)

藍亭(左一)呼籲,政府應指定或成立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藍亭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治療意識障礙病患的醫院。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藍亭表示,近15年來意識障礙的治療有太多的進步;但現今臨床醫師或醫院都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意識障礙病患的適當照護需要多個科的密切合作,也呼籲政府指定或成立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

藍亭表示,16年前,研究發現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中,有超過40%其實仍有意識,換句話說,「他們被誤診了」;而今(2025)年,根據一份多重地點試驗研究的結果顯示,透過腦部成像監測發現,無法表現出意識行為指標的患者中,有1/4的人,在接收到像是「動動腳趾頭」這一類的指令時,其實能夠理解並且做出回應。

藍亭指出,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在資金充足且設備先進的大型研究醫院進行的,因此可以合理推斷,還有許多隱性的數據,有意識的患者比例應該不止25%。為了幫助糾正對這種神經狀態的許多誤解,15年前,「植物人」這個術語被「無反應性覺醒症候群」(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 UWS)所取代,然而改變名稱並沒有幫助降低誤診率。

「想像你正躺在病床上,意識十分清晰。但你的家人、朋友以及醫護人員在身邊來來去去,每個人都認定你已成了植物人」,藍亭表示,你聽見他們討論著是否能進行安樂死、是否該終止醫療維生系統,抑或要將你轉移至長照機構,更令人恐懼的是,認知到你所愛之人以及那些決定你醫療命運的人,都僅僅將你看作是一具毫無意識的水、鈣和有機分子集合體,躺在那裡等待著死亡。恐懼將你包圍,你奮力大喊著:「我還在!我還在這裡!」,但沒有人聽見。

藍亭也提到,即便診斷的結果精確無誤,「預後」的過程也面臨到類似的狀況。有些患者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許多年、甚至數十年後,恢復了意識。因此患者是否有康復的希望?這仍然是一個未知且未解的問題。

藍亭表示,在一般的情況下,患者通常在被診斷過後不到30天內,就會從醫院移轉到長照機構,因為基於成本考量,病患越快離開醫院越好。然而短短一個月內無法做出準確的預後,而且患者的神經狀態,在去到長照機構後,往往會惡化。更令人遺憾的是,近期其實有許多新的預後評估方式很簡單也很便宜,好比利用臭味來作為刺激因子,藉此觀察病患的嗅覺反應,但我們的患者根本沒有機會嘗試。

藍亭指出,意識障礙病患的適當照護需要多個科的密切合作,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核子醫學、復健科,耳鼻喉科等;並強烈呼籲政府和衛福部指定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藍亭強調最理想的情況是,指定機構將繼續並擴大全國性的意識障礙病患臨床試驗,同時為長期照護機構中的意識障礙病患安排定期追蹤檢查。

藍亭(左一)呼籲,政府應指定或成立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藍亭提供)

藍亭(左一)呼籲,政府應指定或成立專門從事意識障礙病患診斷、預後和治療的研究型醫學中心。(藍亭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