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體態顧健康 培養孩子「正確姿勢」
圖.文/陳怡年
台語諺語說得好:「坐得正、得人疼」。一個人有端正的體態,會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若一個人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體態不佳,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精神懶散、不夠沉穩,可能還會懷疑你的做事能力。
這樣的不良姿勢如果是發生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更加讓人擔心。
孩子的骨骼肌肉會因為姿勢不良,造成關節骨骼變形,長成不對稱的體態,甚至可能會壓迫到器官、神經、血管,造成疾病的發生,因此要求孩子的姿勢正確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
◎不良的姿勢例如:
●坐姿下,吃飯或寫作業時,雙手沒有同時平放在桌面上(圖1)。
影響:兩側肩膀不等高、身體斜一邊、軀幹左右兩側肌肉使力不均,長久下來提高脊柱側彎變形的風險。
●一直低頭打電動或3C產品。
影響:低頭姿勢下,頸椎、與上半段胸椎一直維持向前彎曲、雙側肩膀向前呈現駝背姿勢,長期下來造成肩頸痠痛、彎腰駝背,甚至壓迫頸部周圍的血管神經,血流供應腦部不足,進而造成頭暈目眩,更加重近視的產生。
●不良站姿,站不到10分鐘,就站不住想找地方靠,或兩腳承重不平均站成三七步的姿勢。
影響:站成三七步時,兩側肩膀不等高,肚子肌力不足而前凸,或是屁股過度後翹,長期下來,脊柱側彎、肩頸和腰背痠痛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了。
◎除了時常叮嚀孩子們姿勢的擺正,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周遭的環境,來做些手腳肌耐力訓練,讓小朋友提升姿勢維持的耐久度,並增進動作整合能力。
●俯趴撐手姿勢維持下,一邊玩遊戲(圖2):
身體的肚臍以下用枕頭墊高,鼓勵小朋友雙手伸直支撐,肩膀和肚子用力撐起上半身。
好處:增進雙臂及背部肌力;若能親子同樂,面對面一起做此運動,讓孩子更有動機,小朋友就能將姿勢撐得更持久。
●利用家中磁磚或地墊,讓小朋友嘗試雙腳或單腳跳格子(圖3)。
好處:可增進下肢肌力,提升全身肢體的協調能力,若由手足間一起進行此遊戲,彼此競爭可提高動機,讓小朋友能跳成功更多次。
●利用鄰近公園或學校中攀爬類型的遊樂器材,讓小朋友手腳協調用力攀爬上高處並能安全爬下來。
好處:提升全身肌耐力,並增進小朋友肢體動作整合能力。
●腹肌訓練遊戲活動(圖4):
划船遊戲、翹翹板。
好處:增進腹肌的肌力和耐力;兩人(家長與孩子或兩個孩子)面對面,手拉手輪流做仰臥起坐每回20-30下,也可讓家長維持好身材。(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