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改道壓迫 讓人腰痛到不行
文/吳其翔
38歲的張先生近3個月來一直覺得右腰痛。原本以為是運動時「閃」到腰,持續買止痛藥吃,可是疼痛症狀都沒改善,只好到醫院求診。
檢查後才知道,腰痛不是運動傷害,而是輸尿管被下腔靜脈壓迫阻塞,久而久之形成腫脹而疼痛,幸好腎臟功能未嚴重被破壞。經以「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輸尿管吻合術」,解除張先生的腰痛,也保住了一顆腎臟。
一般人的輸尿管是從下腔靜脈前穿過而達膀胱,但是張先生的右側輸尿管卻呈反「J」形狀,而改道由下腔靜脈後鑽出。
受到下腔靜脈的壓迫,腎臟內的尿液無法順利從輸尿管流到膀胱,而積在輸尿管內。如果未及早治療,時日一久,就會使得腎水腫愈來愈嚴重,甚至導致腎功能完全受損,必須摘除腎臟。
「下腔靜脈後輸尿管」又稱為「環繞腔靜脈輸尿管」,發病原因是下腔靜脈在胚胎發育異常所引起的一種少見良性疾病。
此病的發展較慢,大多在40歲左右才會出現徵狀,男女的罹患率約為3:1。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只要腎功能還未毀損,預後仍是良好的。
「下腔靜脈後輸尿管」的症狀包括:右腰部隱痛或脹痛、甚至腎絞痛;部分病人會伴有輸尿管結石,造成血尿;因輸尿管長期阻塞,嚴重時,恐喪失腎功能。
所以手術時,患者的腎功能如果未損壞,可免切除腎臟,只需切斷輸尿管再復位後,做輸尿管吻合即可。如該段輸尿管有纖維化,則需切除該段輸尿管後再重新吻合。
下腔靜脈後輸尿管如以傳統開刀手術,傷口會很大,得住院一週,但是以腹腔鏡微創手術,只需3個0.5至1.0公分的小傷口,住院2-3天即可出院。
罹患下腔靜脈後輸尿管的患者通常不自知,隨著年紀增長,壓迫程度日益嚴重,才會出現症狀。初期症狀多為腰部痠痛,如果不以為意,有可能因而導致腎臟功能損傷,不能不慎。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