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肝纖維化掃描 偵測肝硬化免切片

2014/11/20 06:00

▲「肝纖維化掃描」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臟狀況。(照片提供/高偉育)

文/高偉育

慢性肝病的預後和治療方式,主要依據肝纖維化的程度和進展,傳統的黃金標準是由經皮肝切片取得肝臟標本,來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

然而,肝切片是一種侵襲性和疼痛的技術,所以病人的接受度低,且會有一些併發症的風險。

因為取得肝切片操作時,人為的差異性,常會造成評估肝纖維化分期的不準確,就算是找有經驗的臨床醫師來操作肝切片,和病理科專家判讀肝切片結果,疾病分期判斷的錯誤率仍會高達20%。

目前最新科技是使用無痛、非侵襲性的新方法──「肝纖維化掃描(FibroScan)」來測量肝硬化程度。

「肝纖維化掃描」是藉由超音波探頭發出輕微震盪感的衝擊波,測量肝硬度來評估慢性肝病病人肝纖維化的情形。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膽汁鬱積性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病人,診斷肝纖維化方面,肝纖維化掃描與肝臟切片結果相較,二者有良好的相關性,它可替代侵襲性的肝切片對慢性肝病做初期評估,早期偵測肝硬化。

此外,肝纖維化掃描容易被病人所接受,因此可使用於監測個別病例的肝纖維化惡化和改善的情形。

哪些人需要做「肝纖維化掃描」檢查?一般建議有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持續肝功能檢查異常或有脂肪肝)的病人皆應接受檢查。視檢查結果,建議約6-12個月再追蹤檢查。

此外,40歲以上、有肝癌家族史、菸酒過多、體重過重、常熬夜或失眠、常感覺疲倦的民眾,可視情況提早檢查與預防。

北醫附醫從今年2月-7月,共有636位慢性肝病病人接受肝纖維化掃描,其中肝功能正常者,如B型肝炎約20%(62/306)、C型肝炎約14.8%(7/47)、酒精性肝炎約45.4%(5/11)、非酒精性脂肪肝約14%(9/64),皆已出現明顯肝纖維化。

因此,慢性肝病病人除了定期追蹤肝功能外,建議接受肝纖維化掃描評估肝纖維化的情形,以便進一步治療和追蹤。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