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使身體不適 飲食及按摩可緩解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常覺得身體不適,頻頻嘔吐、噁心,中醫師建議,不妨透過飲食與穴道按摩緩解,輕鬆度過40週的懷孕期。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楊紓怡說,中醫將孕期分為「早期養胎氣」、「中期助胎氣」及「後期利生產」3個時期。早期是懷孕1至3個月期間,因人體分泌絨毛膜激素和黃體激素,易引發腸胃不適、味覺改變、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與便秘。
她建議,「早期」要少量多餐,避免重口味及油膩食物,多吃香蕉、馬鈴薯、燕麥、糙米,或喝中藥茶飲「紫蘇烏梅飲」,以紫蘇葉10克、烏梅3粒與陳皮10克加1000CC水煮沸,加入薑汁,加蜂蜜或冰糖;也可按摩內關穴、足三里穴緩解。
楊紓怡表示,「中期」指懷孕4至6個月,此時孕婦不適症狀緩解,胎兒成長鈣質需求量增加,多吃芥藍菜、甘藍菜及花椰菜,或可補充鈣片;「後期」指懷孕7至9個月。這時因胎兒成長壓迫,孕婦容易水腫、腰痠及便秘,建議喝溫紅豆水促進代謝,喝杜仲水改善腰痠,並可按摩委中穴來改善。
她說,有的婦女得知懷孕就常吃補藥,坊間中藥行常用的四物湯、十全大補湯、保產十三味等,多用在孕期8-9個月幫助順產用,並非初期可用,且個人體質不同,建議由醫師評估開藥方,對孕婦和胎兒較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