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哭鬧後無力 當心「毛毛樣病」恐中風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中風非成人專利!罹患「毛毛樣病」的孩子也會因哭鬧、玩吹氣球、吹奏樂器,嚴重感冒咳不停,引發中風。
以往罹患此病的患者常在發病多年後,出現持續偏癱、癲癇、語言障礙、發展遲緩,才被診斷出來,現在透過磁振血管造影(MRA)技術可及早診斷、及早手術,讓孩子遠離中風危機。
台大醫學院與台大公衛學院的合作研究發現,台灣每年大約新增20多個病例,常在5到10歲發病。這些孩子如果過度換氣,例如哭鬧、咳嗽,容易引發腦血管收縮,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郭夢菲指出,毛毛樣病好發於東方孩童,是腦血管逐漸阻塞的疾病。由於大血管逐漸變窄,自發性長出許多不正常的、彎彎曲曲小血管,在腦血管攝影呈現煙霧狀;由於moyamoya日文是「一縷輕煙」的意思,故譯為「毛毛樣病」。
傳統腦部磁振造影(MRI)要等血管狹窄出現嚴重阻塞才能檢查出來,但磁振血管造影(MRA)則可以更精確,可早期發現、治療,只要有MRI設備的醫院都可以做MRA檢查,是成人常見的檢查,只是較少用於兒童。病童在接受血管吻合手術後可恢復足夠腦血流量,台大醫院目前已完成近百例。
郭夢菲表示,目前台大追蹤幾個個案發現,術後20年都沒有發病,但由於發病年齡很小,如果30-40年後發病還是正值壯年,因此有必要以MRA這種無輻射的影像檢查,做更長期追蹤。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