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脊椎骨折 骨水泥針見效

2006/05/02 06:00

文/陳力輝

由於年齡的老化,骨質疏鬆症在門診相當常見,病人可能因輕微外力、提重物、跌跤導致胸腰椎骨折,引起背痛、駝背變形,影響胸腔容積、減少肺活動,乃至行動不便,增加照顧者負擔。

脊椎骨折大多採保守性的治療為主,如臥床平躺、穿背架、服止痛藥,這類患者仍需長期補充鈣質,配合抑鈣素、雙磷酸鹽、荷爾蒙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之類藥物,目的在於改善骨質疏鬆症。但這些保守療法無法重建塌陷椎體高度,部份骨折仍有漸行性變形或椎體形成空洞骨折癒合不全。這類患者疼痛難忍,長期慢性疼痛,引起睡眠不足和憂鬱,臥床太久也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肌肉關節退化,康復更慢,形成家庭及社會問題。

傳統的手術治療,需要長節的脊椎鋼釘內固定,手術需較長的時間麻醉,對於高齡患者有較高的危險性,更因疏鬆的脊椎不易維持鋼釘固定的牢靠性,也易造成鋼釘鬆脫的併發性。所以這種骨質疏鬆脊椎椎體骨折是病人、家屬及醫師面臨醫療上的極大困擾。自從國內引進了人工骨泥椎體成形術後,解決了病患這方面的困擾。

脊椎體成形術是將骨水泥以注射方式注入發生骨折病變的脊椎,以增強椎體強度及脊椎穩定度,對於背痛常有明顯的緩解、減輕。

骨水泥是一種如壓克力的聚合物(粉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常用於骨科多項手術,包括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而在脊椎椎體成形術中,最早在歐洲用來治療脊椎體血管瘤,目前廣泛使用於脊椎轉移癌疼痛,及骨質疏鬆引發脊椎壓迫性骨折變形、疼痛,接受保守療法無效的病患。

通常醫師可運用局部麻醉,在X光透視機導引下,以一或兩根骨髓針,由背部注皮穿方式,將水泥注入椎體的空隙處,以期融合骨折,降低此脊椎病變引起的疼痛。

此填充劑骨水泥的好處是凝固快速、便宜、結構強硬,缺點是無法被吸收轉化成自體骨,如何尋找可吸收的骨水泥替代品,成為熱門的另一課題。

這種新發展的微創手術仍具有危險性,如感染、出血、骨水泥外漏引起神經功能壓迫,甚至下半身癱瘓。當然日後鄰近節仍有再發生新骨折的機會。如果在同樣保守療法無效時,也需再做新骨折部位的椎體修補。一般而言,在受過專業訓練的經驗醫師診斷,篩選適當病人做此療法,應可把危險性降到最低,使患者獲得「一針」也能解決嚴重背痛的效果。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