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不良性貧血 中醫輔助治療見效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林媽媽的兒子正值青春年華,日前打球突然昏倒,經進一步檢查,才知罹患了「再生不良性貧血」,到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治療,並定期服藥及輸血,但治療效果有限,血紅素一直升不上來。
愛子心切的林媽媽找到花蓮慈濟醫院中醫主治醫師林郁甯,經中醫輔助調理,愛子的血紅素回到接近正常,脫離需要定期輸血的痛苦,令林媽媽喜出望外。
林郁甯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是骨髓造不出紅血球,還有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不足的現象,病患除有貧血症狀外,更易有感染及出血問題。目前再生不良性貧血病患僅能接受輸血、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但輸血會有鐵沉積的問題非長久之計,加上有些病患對藥物治療效果反應不佳,最後病患恐仍需做骨髓移植。
林郁甯指出,因為慈濟有骨髓庫,所以有不少血癌病患會到慈濟就醫。
9年前有一次,院內血液腫瘤科醫師轉介一位治療效果一直不好的再生不良性貧血病患到中醫診治,由於脾胃是氣血之源、腎主骨生髓,他運用「健脾胃」、「補腎」及加一點「補血」的處方,包括刺五加、何首烏、黃耆及川芎等,未料病患的血紅素明顯上升,到後來病患恢復到可以不用輸血。
之後,林郁甯用這樣的方法,治療了不少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病患,效果都不錯,事實上,這樣的治療在中國也有相關的案例報告,未來不排除收集台灣治療經驗發表。
他很感恩西醫院願意轉介病患給中醫,中、西合璧可以給病患更大的幫助,尤其病患輸血要兩星期一次,一次健保給付5000元,但中醫藥費一天30元,一個月只要900元,對節省醫療資源亦很有幫助。不過,林郁甯建議病患,還是要定期回西醫追蹤檢查,以掌握病況。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